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一)及答案.docxVIP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一)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多精品文档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018届高一下学期冲刺期考 古诗词鉴赏专练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梦得[注]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 (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 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 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 “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 “相看”句写两位六 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颈联写“闲饮”的细节。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这一联也展现 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 ?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 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 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共 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E.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 ,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庸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 感悟,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 【参考答案】 AC [A项“老后”写出了诗人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 C项这里的“闲”是身 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 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 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 ] (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 (2)官场冷遇,闲置之愁。白居 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 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 身心交瘁的感受。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学习-----好资料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 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做铺垫。 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的原因, 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 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 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 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 表达了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2?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 【参考答案】 1 CD [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理解有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她本来就 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 D项“借景抒情”错,应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 2?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 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 诗人特意写诗 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 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诗人借 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①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 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I①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 (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 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 ,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 1下列对这首词的

文档评论(0)

cooldemon06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