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jd002-2018芳姜黄酮乳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Q/jd002-2018 上 海 市 企 业 标 准 芳姜黄酮乳油 上海交通大学 植物健康与天然产物实验室 1 前 言 芳姜黄酮是一种新型安全的植物源抗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标准根据 HG/T2467.1-2003 《农药原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实验室芳 姜黄酮母药、制剂生产以及大田应用实际情况制订了外观、芳姜黄酮制剂质量分数、pH 值、 水分含量、农药持久起泡性、农药乳剂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七项技术指标。试验方法中芳姜 黄酮制剂质量分数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pH 值测定采用GB/T 1601 方法,含水量测定根据 GB/T 1600 进行,农药持久起泡性根据GB/T 28137 ,农药乳液稳定性根据GB/T 1603 进行, 低温稳定性根据GB/T 19137 进行,热储稳定性根据GB/T 19136 进行。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 GB/T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 写。 本标准从2018 年09 月27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交通大学植物健康与天然产物实验室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交通大学植物健康与天然产物实验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上海交通大学植物健康与天然产物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光辉 刘佳 傅伟杰 张敏 本标准于2018 年09 月27 日首次发布。 2 芳姜黄酮乳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芳姜黄酮乳油的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贮运、安全和验 收期。 本标准适用于由芳姜黄酮母药与适宜的助剂加工制成的制剂。 注:芳姜黄酮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参见附录A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1601 农药pH 值的测定方法 GB/T 1600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 GB/T 28137 农药持久起泡性 GB/T 1603 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9137 农药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9136 农药热储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604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 GB/T 1605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 GB 3796 农药包装通则 HG/T2467.1 农药制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3 要求 3.1 外观 本品应由符合标准的芳姜黄酮母药与适宜的助剂加工制成,外观应是可流动的淡黄色油 状液体;存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沉淀,但经手摇动应恢复原状。 3.2 技术指标 芳姜黄酮乳油还应符合表1 的要求。 表1 芳姜黄酮乳油控制项目指标 项 目 指 标 芳姜黄酮质量分数,% 6.5 ± 1.6 pH 值范围 3.0 – 6.0 水分,% ≤

文档评论(0)

15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