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内容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
吴敬梓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
的不同表现,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生动描绘了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世态,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
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
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关键词 :吴敬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我国讽刺
文学的典范,堪称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第一部作品。正如鲁
迅先生所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也,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
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
书。”杰出的讽刺艺术是这部小说艺术上最伟大的成就。该书真实地
描绘了在封建“八股取士”制度下一代儒林中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
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假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
客们的招摇撞骗,以及他们的卑污灵魂和丑恶嘴脸。
闲斋老人在为《儒林外史》所作的序中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
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
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
1
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砒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
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卧闹草堂刻本评说 :“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
往而非《儒林外史》”。其艺术形象对于我们今日的生活,也具有非凡的
观照镜鉴的意义。
现就该书的讽刺艺术分析如下:
一、讽刺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客观真实地描绘了一幅上自达官贵人、地主
豪绅,下至贩夫走卒、地痞流氓的社会生活画卷,从当时人们习以为
常的日常生活景象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情节,以客观的态
度去处理事物,对书中的人物未加一句臧否,让人物在事件中自我表
演,在言语中自我暴露。作者的人物形象、人情世态均取材于现实,并
抓住这些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片段,加以典型概括。事件与场景
平平常常,形象处处保持着生活本身固有的自然形态。
如正在居丧的新举人范进在汤知县家的那次家宴: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
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
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
“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2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荦酒,却不是曾备办。后来看
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汤知县在备饭之前的言谈中,已知范进母亲去世,准备的菜肴虽
然未写,却可从使用的餐具看出其丰盛豪华,可见汤知县自己根本就
未将“居丧守制”这一封建社会十分重要的礼制放在心上。而范进面对
银镶杯箸、磁杯象牙箸均“退前缩后”,在汤知县被其行为感动得担忧“倘
若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时,“看见他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
吴敬梓抓住范进那不举杯箸的忸怩作态、那拣了大虾丸子送进嘴里的
举动,从其自相矛盾的行动中,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其虚伪和丑恶,戳
穿了范进所谓居丧守礼的假面目。不过是毫不起眼的一次封建文人的
聚会,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作者的刻画又很简洁,未作丝毫的
渲染。可是这寥寥几笔的勾勒,却获得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虽然植根在严肃的现实生活中,但为了达到更好的讽
刺效果,作者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这并不妨碍作品的真实性。在
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便清晰地透出了社会的荒谬
与人心的伪妄:而当人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又觉得他仍然是生活的
真实写照” 。在第三回中写五十四岁的范进看了报帖知道自己中举以
后的一段情形: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
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