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文章《重提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pdf

重点推荐文章《重提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提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徐飞 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似乎已成老生常谈,但实际情况仍不容乐 。笔者近期参加区内高三调研,共听了 25 节课,深切感受到重提有 效教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有必要弄清楚“有效”的内涵。笔者以为,“有 效”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效率,侧重于“率”,要 求速度和节奏要快;效果,侧重于“果”,是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要 得到明显提升;效益,侧重于“益”,强调用尽量少的劳动获得尽量多的 收益。效率、效果与效益,三者比较,应以效益为重。打个比方,有一 场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比赛:一比谁穿越得快,这比的是速度、效率; 二比谁掰的玉米多,这比的是结果、效果;三比在这个过程中谁没有受 伤(皮肤没被划破、没摔跟头),这其实比的是安全、效益。即使你跑得 最快、掰的玉米最多,但伤痕累累甚至摔伤了,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益。 就像我们的课堂:有的课有效率,但没有效果;有的课有效果,但效率 太低;更常见的是有效率,也有效果,但代价太大,没有效益,甚至负 效益。真正的有效,应该是综合考虑,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多的成果。 然而,在我所听的 25 节课中,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课极少,大多数课堂 1 有效性不够,其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症状一:内容单薄,缺少深度。 内容单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课堂的容量小、信息量不足,还 有一种是指容量虽然不小但深度不够。在笔者所听的高三复习课中, 以后者居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对考点的钻研不深,另一方面是因为对 学情掌握不够,对学生的已有认知缺少准确的判断。 比如有节课,教师讲比喻、比拟手法在高考题中的运用,比喻、比 拟手法是高考的常考点,有较高的教学价值。该教师分别从古诗词鉴 赏、现代文阅读及语言运用三块,结合例题总结此类题的答题技巧,打 通不同专题,用心可谓良苦,但笔者的观课感受却是单薄。原因何在? 因为笔者发现,该教师在课上所讲的比喻、比拟的特点以及有关答题 模式(手法、分析、效果),都是学生课前已经了解和掌握的。换言之, 学生并没有在这堂课上获得新的知识或能力的提升。其实,比喻、比 拟类题 目也较易失分,比如在古诗鉴赏中容易将比喻与象征混淆,如 果该教师能加强研究,在学生易失分处重锤夯击,应该会使课堂内容 丰厚些。 症状二:用料随意,缺乏研究。 高三课堂所选用的训练材料至为重要,直接影响训练效益。单就 文本的选择而言,就很有讲究,入选高考题的文本材料要求品质上佳 且意蕴丰厚,而我们平常所选用的训练材料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笔 2 者本次调研所听的课以小说复习为主,发现部分教师所选用的材料存 在缺陷。比如有教师在讲小说物象作用时选用《一张百元旧钞》这篇文 本,这篇小小说针刺了市场管理者以权谋私的恶俗行径。针砭假恶丑, 当然是为了弘扬真善美,但从高考文本的特点来看,此类以刺丑为主 要内容的小小说还从未出现过。可能有教师会说,选文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要看题目出得如何、有无训练价值。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既已承认文本品质不佳,何不精心挑选文题俱佳的材料供学生训练? 也许教师课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挑选,但训练的效果肯定会 提高不少。 还有一节作文指导课,教师讲一材多用。为加强学生的具体认识, 出示了苏轼材料及近几年高考佳作中化用苏轼材料的若干语段,继而 总结一材多用的三个注意点,再进行迁移训练。且不说所选的的语段 存在明显缺陷,单就选用苏轼材料来讲一材多用,就暴露出该教师缺 乏研究意识,因为近些年高考作文中频频出现屈原、司马迁、苏轼等 人的事例,阅卷教师早就产生审美疲劳,望之色变。即便要以苏轼材 料入文,也应当另寻角度、另作他论。 症状三:形式单一,忽视主体。 高三课堂普遍比高一、高二课堂乏味,这与高三教师自觉放弃教 学手段的运用有关。高三教师习惯了灌输,而高三学生也早已习惯了 被灌输。笔者有一天连听七节课,充分体验到做学生的无奈与辛苦。在 3 高三课堂,很多教师只运用“ 问答+讲解”的手段,学生只需带着耳朵上 课,也会偶尔张张口、动动笔。一些教师只关注课堂内容,而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