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皮肤的结构及功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体温调节功能 1.温度感受:皮肤温度感受器多呈点状分布于全身皮肤,分为热敏感感受器和冷敏感感受器。 2.皮肤散热: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 3.血管舒缩反应:皮肤血流量的改变是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方式。在基础情况下,皮肤血流量占全身血流量的8.5% 4.丰富的动静脉吻合 5.汗腺反应:环境温度过高时,汗液的蒸发对人体散热非常重要。从皮肤表面每蒸发1g水可带走2.43kJ热量。 六、皮肤的代谢功能 (一)皮肤特有的代谢 1.黑素的代谢 黑素的代谢分为黑素细胞合成黑素、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移行及黑素排泄三个阶段。 酪氨酸酶是黑素合成的关键酶。黑素细胞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黑素小体,继而被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吞入胞内。黑素小体进入角质形成细胞后,有选择地向细胞的表皮侧移动,一般聚集在角质形成细胞核的上方。 2.表皮结构蛋白的代谢 角蛋白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内的主要结构蛋白,是角质形成细胞和其他上皮细胞的标志性成分。 表皮是一种高度组织性、不断更新的器官,其更新的过程表现为向终末分化即角质化过程,特征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发生了一些列复杂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变化。 形态学上的改变伴随着生物化学上的相应变化 角蛋白基因的正确表达以及功能性角蛋白网的形成是表皮正常分化的基础。 (二)皮肤中水、电解质、糖、蛋白及脂类的代谢 1.水的代谢:皮肤含水量占体重的18%-20%。机体失水条件(如严重腹泻、呕吐等)下,皮肤可提供高达5%-7%的水分,以维持循环血容量;体内水分增多时,皮肤内水分也增多。 2.电解质代谢:大部分电解质贮存在皮下组织内,表皮和真皮也有一些 3.糖代谢 皮肤中的糖以糖原、葡萄糖和粘多糖等形式存在。 皮肤葡萄糖浓度为3.33-4.50mmol/L,相当于血糖的2/3左右,表皮中含量多于真皮和皮下组织 糖尿病患者皮肤中的糖含量可升高,增加了皮肤对真菌和细菌的易感性。 4.类脂代谢 皮肤中的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质,占皮肤总重量的3.5%-6% 由基底层到角质层,胆固醇、脂肪酸神经酰胺含量逐渐增多,而磷脂逐渐减少。 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表皮中最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后者在日光作用下合成维生素D。 皮肤表面脂质(皮面脂质)主要来源于皮脂腺脂质和表皮脂质。 5.蛋白质代谢 皮肤蛋白质有纤维性和非纤维性蛋白质两类,前者包括角蛋白、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后者包括细胞内的核蛋白以及调节细胞代谢的各种酶类。 七、皮肤的免疫功能 (一)很多细胞可发挥免疫作用,如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真皮内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其中适应性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炎症复合体和内源性危险模式分子(DAMPs)。受到刺激后还能产生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和趋化因子等。此外还能产生抗菌肽。 谢 谢 一、毛发(hair) 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等。 有毛皮肤: 长毛:毛发、腋毛、阴毛 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外耳道毛 毳毛:短而细软、色淡 毛干、毛根、毛球、毛囊、毛乳头(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髓质 皮质 毛小皮 毛囊结构示意图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80-90%,约3年,每天 长0.37mm )、退行期(约3周,短1/6)和休止期(约3月) 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 产皮脂,由腺泡和短导管构成。腺细胞破裂后脂滴释出并经导管排出,导管开口于毛囊上部 分布广泛,头面胸背丰富,称皮脂溢出部位。 皮脂分泌受雄激素水平控制 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 三、外泌汗腺(eccrine glands) 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导管开口于汗孔 。 三、外泌汗腺 人体外泌汗腺数量约有160万-400万,几乎分布于整个人体表面,在手掌、前额、足底和腋窝尤为丰富,但唇红、甲床、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等处无汗腺。 由胆碱能神经支配,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 四、顶泌汗腺(apocrine glands) 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偶见于面部、头皮和躯干。 分泌部位于皮下脂肪,导管主要开口于毛囊上部皮脂腺开口的上方。 外耳道的耵聍腺、眼睑的睫腺以及乳晕的乳轮腺也属于变形的顶泌汗腺。 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 五、甲(nail) 第六节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肌肉 一、皮肤的血管及淋巴管 (一)皮肤的血管 分布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