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4T讲课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原核微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70S),但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硫磺细菌(纳米比亚硫磺珍珠菌)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自然界中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而螺旋菌较少。 ;单杆菌 双杆菌 链杆菌 栅栏状或八字形;细菌的形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等发生改变,均可能引起细菌形态的改变。 通常各种细菌在幼龄时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正常形态。当培养条件改变或菌体变老时,细胞常出现不正常形态,尤其是杆菌,有的细胞膨大或出现梨形,有时菌体显著伸长呈丝状或分枝状等,这些不规则的形态统称为异常形态。依其引发原因不同分为畸形和衰颓形两种。;畸形就是由于化学或物理因子的刺激,阻碍了细胞的发育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细胞壁缺损型 (1)原生质体:G+ (2)球形体:G- (3)L型细菌 (bacterial L-form):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的变异型。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的能通过滤器,故又称“滤过型菌”。在低渗条件下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一种直径约0.1mm的微小菌落,中心部分深埋于培养基内,呈典型的“油煎蛋”状。这些变异型,有些是能回复至亲代的“不稳定”变异株,有些是不能回复的“稳定”变异株。由于它最先被英国Lister医学研究院发现,故名L型细菌。现在,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20多种细菌中的均有发现。 L型细菌在体内仍可分裂繁殖和致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对干扰核酸或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更敏感。 ;细胞质膜的超薄切片电镜照片(标尺:0.2μm) ;功能(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有如下一些功能: ①相当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②相当于真核细胞的内质网; ③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④可能与核分裂有关。;颗粒较大,单层膜包围,通常一个细菌只有一个颗粒;检测:碘??理;与美蓝或甲苯胺蓝染成红色;5-磷酸核酮糖激酶 ;中空的纺锤形结构,长度可变,直径恒定;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是在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内膜进行的。这种内膜呈小泡状或扁囊状,分布于细胞周围,称为载色体。 ;r;目前,已发现有质粒的细菌有几百种,已知的绝大多数的细菌质粒都是闭合环状DNA分子(简称cccDNA)。细菌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小,约为细菌染色体的0.5%~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大致上可以把质粒分成大小两类:较大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06以上,较小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106以下。按照复制性质,可以把质粒分为两类:一类是严紧型质粒,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时,质粒也复制一次,每个细胞内只有1~2个质粒;另一类是松弛型质粒,当染色体复制停止后仍然能继续复制,每一个细胞内一般有20个左右质粒。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质粒属严紧型。分子量较小的质粒属松弛型。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构建的质粒作为载体。人工构建的质粒可以集多种有用的特征于一体,如含多种单一酶切位点、抗生素耐药性等。 ;;所有弧菌、螺菌和假单胞菌,半数杆菌、少数球菌;单生鞭毛 丛生鞭毛 周生鞭毛;鞭毛直径仅20nm,长度达15-20μm,分三部分: 基体、钩形鞘(鞭毛钩)、螺旋丝(鞭毛丝)。;鞭毛是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面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纤细而刚韧。;长0.2-2 μm 直径3-14nm;菌毛的功能;(性丝); 荚膜或大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有明显的外缘和一定的形状,厚度≥0.2微米的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可通过负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微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微米的称为微荚膜。如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用血清学方法显示。 粘液层:疏松粘附于细胞表面,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的称为粘液层。 菌胶团:介于荚膜和粘液层之间的结构称为糖萼。 ;功能: ①抗吞噬作用:荚膜因其亲水性及其空间占位、屏障作用,可有效抵抗寄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处于细菌细胞最外层,荚膜犹如盔甲可有效保护菌体免受或少受多种杀菌、抑菌物质的损伤,如溶菌酶、补体等。 ④抗干燥作用:荚膜多糖为高度水合分子,含水量在95%以上,可帮助细菌抵抗干燥对生存的威胁。 ⑤致病功能:荚膜是主要表面抗原 ⑥储藏养料:荚膜是聚合物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