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P课件4讲课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尔滨一名女童因使用 ‘欣弗’死亡 微生物资料-非生产人员.ppt33岁,最大的81岁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二、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与特征 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大小 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与药品微生物 学检查的意义 五、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的控制及药品微生物 检测标准 六、无菌生产工艺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人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镜下形态 球菌直径1um 枯草芽孢杆菌镜下形态 2、分类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按其结构、组成差异, 可分为三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属此类微生物。体积小,能通过滤菌器,而且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繁殖。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无核膜、核仁仅有原始核;缺乏完整的细胞器,这类微生物包括有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真核细胞微生物 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真菌属之。 由于病毒、细菌、真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代谢产物等不尽相同,他们又可各自分类。 以上几种微生物可简单的概括为“一病、三菌、四体”。 二、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与特征 1、发展简史 (1)、在我国利用微生物进行工农业生产和疾病的防治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世纪,民间就通过酿制的方法制备酒、醋、酱等食品。在医药方面我国很早就应用茯苓、灵芝等中草药治疗疾病。在11世纪(宋代)就有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到16世纪(明代隆庆年间)此法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尔其和英国等地。 (2)、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放大约250倍)观察了自然界污水、牙垢及粪便等材料,发现其中都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并正确的描述了其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为自然界和机体内存在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此揭开了微生物形态学时代的序幕。 (3)、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了有机物质的发酵与腐败均是由微生物引起。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并创用了巴氏消毒法。 (4)、 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郭霍将动物体标本中分离提纯的微生物接种到另一健康动物体内结果出现了同样的病症,然后从被感染的动物体标本内又分离出同样的细菌,证实了微生物是致病的病源体。 (5)、20世纪初磺胺药以及后来青霉素的发现为人类治疗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开创了新的一页,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综上述可知,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掌握以及有效的防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时至今日仍有许多难题无法攻克。 2、特征 (1)、体积小、面积大; 普通球菌直径在1μm,杆菌长2~3μm,宽 0.2~0.3 μm。个体很小但比表面积极大,SV=6/d。 (2)、吸收多、转化快;   由于微生物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它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能力很强,能够迅速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其他物质。 (3)、生长旺、繁殖快;   如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肠杆菌37℃时繁殖一代的时间为18分钟,每24小时可繁殖80次,每24小时的增殖数为1.2× 1024 。 (4)、适应强、易变异; 细菌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极强的抗热性、抗寒性、抗盐性、抗干燥性、抗酸性、抗碱性、抗压性、抗氧性、抗辐射和抗毒物等能力。 (5)、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明火”、火山喷发中心区和人为的无菌环境外,到处都有分布,上至几十千米外的高空,下至地表下几白米的深处,海洋上万米的海底层,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和人体内外,都已分布有不同的微生物,特别是土壤,是各种 微生物的大本营。 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类有十万种左右,但仍以每年几百至上千个新品种的趋势在增加,并在此条件下生长。流感病毒、SARS病毒变异性强。 寄居人体的常见微生物 部 位 常 见 微 生 物 皮 肤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芽胞杆菌 眼 结 膜 表皮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 肠 道 类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脆弱类杆菌 呼 吸 道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感嗜血杆菌、梭形杆菌、乙型链球菌、腺病毒、变形杆菌 泌尿生殖道 表皮葡萄球菌、类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