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参考PPT.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 王冰 脑室内肿瘤是一组独特的颅内肿瘤,包括神经上皮和非神经上皮来源,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8%~1.6%,绝大多数为良性。 临床表现:常常表现为头痛和/或脑积水。 好发年龄:占儿童和青少年颅内肿瘤16%左右,儿童中更常见。 一般情况 年龄和肿瘤位置的差异,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同: 1、大多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和颅内压渐进性增高导致 (1)婴儿:大头畸形,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2)年长儿童和成年人:头痛和呕吐的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癫痫发作 和视觉障碍(罕见) (3)后颅窝的肿瘤具有特异性:脑积水,出现小脑功能障碍(包括共济 失调和变距困难) 2、部分无临床症状 影像检查:MRI检查优先于CT检查和血管造影,其磁敏感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和质子光谱等序列可很好地鉴别肿瘤是否恶性,头颅超声和多普勒检查在婴儿的实用性大于成年。 诊断 影像诊断的两个关键概念 患者的部位和年龄是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的两个关键概念: 1、好发部位: (1)侧脑室前部: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2)侧脑室的体部及三角区(脉络丛为著):脑膜瘤和转移瘤 (3)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 2、好发年龄: (1)儿童:室管膜瘤和脉络丛肿瘤 (2)中年人(30-40岁):脑膜瘤和中枢神经细胞瘤 脉络丛肿瘤(乳头状瘤和癌) 占成年人脑肿瘤的0.5%,占小儿脑肿瘤的1%-2%(15%-20%发生于1岁内) 好发部位:侧脑室三角区(50%)和第四脑室(40%) 组织学分型:1.经典型乳头状瘤 2.非典型性乳头状瘤 3.脉络丛癌 临床表现:脉络丛癌仅见于儿童 病理特点 起源于脉络丛的神经上皮细胞,并发展为边界清楚的菜花样肿物 脉络丛乳头状瘤与正常脉络丛组织相似,而脉络丛癌具有核多样性,有丝分裂活跃和侵犯邻近正常脑组织,常见出血和坏死 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机制: 1.肿瘤会产生大量的脑脊液(主要) 2.出血导致CSF机械性循环障碍和蛛网膜绒毛闭塞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参考PPT CT:锯齿样的高密度影,24%的病例可见钙化影 MR:1.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边界清晰 2.强化明显和显著的流空效应(扩张的脉络丛动脉) 3.几乎所有病例存在脑积水 4.脉络丛癌易侵犯周围脑实质,和脑脊液种植转移 5.MR波谱分析提示脉络丛乳头状瘤出现升高的肌醇峰, 脉络丛癌出现胆碱峰升高 6.脑灌注成像出现高血流量 。 脑膜瘤 起源于蛛网膜帽细胞,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3.7% 好发人群:30-60岁,女性多发 好发部位:侧脑室的体部及三角区,第三、四脑室罕见 临床表现:颅内高血压的头痛、体征和症状,邻近海马区 和视觉通路会出现癫痫发作和视觉改变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参考PPT CT:等或稍低密度 MR:1.T1WI稍低/等信号,T2WI稍高/等信号 2.囊性变常见于小儿脑膜瘤 3.波谱分析:丙氨酸(Ala)与肌酸的比例增高 4.动态管住图像表现出持续高灌注,因血管丰富 和血脑屏障的破坏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参考PPT 好发人群:占小儿脑肿瘤的2%-9%,占3岁儿童的近 1/3,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 好发部位:第四脑室 脑室内起源于脑室和中央导水管管壁的分化室管膜细 胞。多数幕上室管膜瘤是脑室外的,年长儿童和成年 人更常见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参考PPT CT:不均匀等密度,50%的病例出现钙化,10%有出血,肿瘤 的异质性、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是诊断依据 MRI:1.T1WI低信号,T2WI不同程度高信号,不均匀强化,大 多数肿瘤表现为继发与出血或钙化的梯度信号丢失 2.独特影像特点是肿瘤沿第四脑室外侧孔和正中孔蔓延改变 3.脑灌注成像显示高血流量 4.波谱分析:NAA峰降低,Cho峰、Lac峰和Cr峰升高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参考PPT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参考PPT 占脑室内肿瘤的0.2%-0.7% 好发人群:40-60岁 好发部位:第四脑室(50%-60%),侧脑室壁或透明隔(30% -40%) 临床症状:80%出现脑水肿症状 WHO I级,起源于室管膜胶质前体细胞 来源于透明隔的肿瘤且较小时,需与中枢神经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