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笔下原本的母亲形象开题报告.docVIP

试论张爱玲笔下原本的母亲形象开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或设计题目 试论张爱玲笔下原本的母亲形象 学院专业 文学与传媒系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级 开题日期 2015年1月9日 学 号姓 名 毛娇 指导教师 郎艳丽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张爱玲无疑是一朵奇葩。在海内外掀起了一阵张爱玲研究热潮,张爱玲重新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各种研究张爱玲的著作一时蔚为大观。直至现在,关于张爱玲与其作品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母亲形象在她想小说中屡屡出现,而众多对其作品中的母亲形象的研究多是狠毒、自私甚至是残暴的,丢弃了母亲原本的形象,是被“异化”了的,让人厌恶的母亲形象。就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一样,是让人害怕,丢失了母性的母亲。所以在这些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对其存在的原本母亲形象还是一个缺失,而《心经》中的母亲----许太太,却展现了张爱玲笔下少有的母亲原本的形象。 研究目的: 对张爱玲笔下的母亲,人们都着眼于研究其“异化”了的罪恶的母亲形象。对此,本文将着力于对张爱玲作品中所存在的原本的母亲形象的研究,通过对《心经》、《小团圆》、《桂花蒸 阿小悲秋》中的母亲形象的解读。并将《金锁记》中曹七巧与之相互对比,通过对两类不同的母亲形象的展现,来实现对张爱玲笔下少有的原本的母亲的研究。 2.研究内容与进度安排: 研究内容: 一、摘要 二、张爱玲的个人简介 三、张爱玲笔下存在的原本母亲形象 (一)《心经》中的母亲徐太太 (二)《小团圆》中的二婶蕊秋 (三)《桂花蒸 阿小悲秋》中阿小的“地母”形象 四、张爱玲作品中“异化”的母亲形象 (一)《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五、原本母亲形象与“异化”的母亲形象的对比 六、结语 七、参考文献 进度安排: 2014年12月完成资料搜集。 2015年1月9日,开题报告会。 2015年3月2日,学生撰写论文,并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初稿。 2015年3月13日,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提交论文第二稿。 2015年3月25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2015年4月7日,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第三稿,并提交第四稿。 2015年4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第四稿,提交答辩稿。 2015年4月16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写出论文评语,评定成绩。 2015年4月20日,公布答辩学生名单。 2015年4月24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2015年5月4日,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提交定稿。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文献综合研究法:主要是利用CNKI、万方数据等途径获取文献资料。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加工、整理成为自己的参考素材。 学术著作阅读法:主要利用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下载相关图书进行阅读,做好笔记,为论文写作做好相关准备。 4.已完成的准备工作(含文献资料查阅与调研情况): 1. 萧南.贵族才女张爱玲[M].重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 2.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爱玲. 心经[A]. 张爱玲. 张爱玲文集[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4.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343. 5.汪新超,方兆平. 浅析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9:57-67. 6. 刘婷婷. 审视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以《金锁记》为案例分析[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6:22-23. 7. 李昱姝. 张爱玲小说的母亲形象论略[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7:66-69. 8. 张爱玲.张爱玲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9. 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1949 年前的张爱玲评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10. 傅雷(迅雨).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3(11) 11. 张爱玲.金锁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3. 12. 唐文标.张爱玲研究[M].台湾: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76. 13. 刘勇.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苏州,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15. 刘锋杰,薛雯,黄玉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M].兰州: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16. 于青,金宏达.张爱玲研究资料[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17. 水晶.张爱玲未完——解读张爱玲的作品[M].北京:大地出版社,1996. 18. 李景辉. 从罪恶的母亲谈起——浅析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J].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