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公款乱储(标注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财政资金存储不能“任行唯亲” “对我来说,一句话的事,就能帮女儿完成揽储任务。正是因为 思想观念松懈,权力失去监管,导致自己触碰纪律红线。”对掌握着 数亿元财政资金的江西赣州市国土局原党组成员、市土地收储中心原 主任陈炜来说,利用公款为女儿揽储不过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如此 违规揽储,也给自己“揽”来了严重的后果——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 分和免职处理,因违纪行为使女儿获得的经济利益予以收缴国库。 吸收存款是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负责揽储业务工作人员当然希 望揽到财政资金,因为财政资金具有流量大、周期长、稳定性强等特 征,工作人员如果能够揽到资金丰厚的财政资金,就能获得丰厚的年 终考核奖励。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银行工作人员会寻求亲朋好友的帮 助,有些银行招聘工作人员还直接要求应聘者具有优质的客户资源, 这些要求和做法原本并无不妥,只是揽储不能依赖公权力的助推,国 家职能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不能将财政资金存储选择权视为 “福 利”。有些金融机构为了揽到财政资金,会承诺安排领导干部的近亲 属进入银行工作,这些都让揽储行为掺杂了更多的权力寻租色彩。 江西赣州的这名爱女心切的父亲,就是将财政资金存储的选择权 视为“福利”,几个电话就将数亿元的财政资金存储到女儿工作的银 行,当年就让女儿获取了近百万元的绩效奖励。起初陈炜对自己的违 纪行为不以为然,认为公款存在哪个银行都一样,自己没有挪作私用, 也没有开展营利性活动,更没有造成公款损失,不过是管理不严的问 1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题。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为帮助亲属揽储而将财政资金转存的行为, 不涉及犯罪,甚至连违法都算不上,当事者认为不过是钻了制度的漏 洞。但是,领导干部如果拥有随意动用数亿资金而不受监督的权力, 那么刚开始的“不侵占、不挪用”的底线很快就会被突破,进而走向 违法犯罪之路。而且,这种存储财政资金“任行唯亲”的行为,也会 扰乱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会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为了寻求权力的襄助 而不择手段,更会给滋生腐败创造更多的机会。 纪律要始终挺在法律的前面,如果不遏制这种动用公权力揽储的 行为,势必会催生更多的违法乱纪。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明确规定,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 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吸收存款、推销金融产品等提供帮助谋取利益的, 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 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样的 规定就给那些将财政资金存储选择权视为“福利”的干部敲了警钟, 这要求纪律监督、金融机构监管等部门要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机 制,领导干部更要严格落实回避制度。 同时,治理公款存储乱象,就要堵漏洞、补短板,挤压权力寻租 空间,抓好源头清理,实现公款高效规范管理使用。既要“秋后算账”, 严肃查处违规揽储现象,让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兵,更要重视预防,不 给违规揽储有空子可钻。官员利用权力给家人揽储,就是钻制度的空 子,因为有漏洞可钻,才让他们有机可乘,必须堵住制度的漏洞,才 能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动用公权力帮助亲属揽储而最终竹篮打水、身败名裂,这样的深 刻教训再次警示我们,领导干部要重视对纪律的学习,强化对纪律的 敬畏,只有严以用权,才能护佑自身及家人的安康顺遂。 (via 人民网) 3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公款存储乱象的背后值得警惕 利用职务之便,为在商业银行工作的亲属揽储提供帮助并谋取利 益,是在监督

文档评论(0)

584476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