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血压与影响血压的因素.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血压、影响血压因素及微循环 一、血压与血压形成 1、血压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2、动脉血压测定方法:压脉带听诊(间接测定) 正常值 收缩压 100-120mmHg, 舒张压 60-80mmHg 脉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30-40mmHg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 脉压 高血压 收缩压长期高于140mmHg, 或舒张压长期高于90mmHg 低血压 收缩压长期低于90mmHg 舒张压长期低于60mmHg 3、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3.1 血流的泊肃叶定律 血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血流阻力R: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所遇到的阻力,主要来源于流 动时血液间内摩擦和与管壁的摩擦。 Q = K×(P -P )=K ×ΔP 1 2 4 R = 8ηL / (πr ) η血液粘滞度 L血管长度 4 Q = ΔP πr / (8ηL) R= (8ηL) /πr4 与血液粘滞度、血管长度成正比 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3.2 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2.1 每搏输出量 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 3.2.2 心率 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所以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3.2.3 外周阻力 影响血液流向外周,上升则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受血管口径、 粘滞度影响)。 3.2.4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顺应性)主要影响收缩压。老年人往往因动脉硬化,收缩 压与舒张压都升高。 3.2.5 循环血量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形 成血液重要条件,大量失血造成血液下降。 失血小于20%,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仍可维持血压正常; 失血达到30%,造成失血性休克。 二、微循环与组织液生成 1、微循环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 之间的血液循环。 迂回通路 真毛细血管网 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 细血管--微静脉 快速通血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动静脉短路--微静脉 参与体温调节 2、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3、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与水肿 1.毛细血管血压 Cap压↑→组织液↑→水肿 (如静脉回流受阻) 2.血浆胶体渗透压 胶渗压↓→组织液↑→水肿 (如肝功受损低蛋白、肾炎蛋白尿等) 3. 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积聚→水肿 (如淋巴管炎) 4.毛细血管通透性 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液↑→水肿 (如过敏)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