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改革次序、 风险及政策应对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改革次序、 风险及政策应对
张礼卿 苟 琴∗
一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全球掀起一股金融自
由化浪潮。 这一浪潮始于工业化国家,20世纪90年代蔓延到众多新兴市场
经济体。 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 工业化国家大多采取了先国内金融改革后资
本账户开放的渐进式改革路径。 然而, 与此相对, 发展中经济体的改革次序
却不那么清晰 (见图1)。
20世纪90年代伊始, 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实施了快速且近乎同步的激进
式金融自由化改革, 另一些则在改革早期便放松了资本管制。 激进式改革方
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改革效率, 另一方面, 其产生的金融动荡风险也可能会带
来短期代价。 在20世纪90 年代下半叶以及21世纪初, 大多数采取了激进
式金融改革的经济体经历了深刻而痛苦的金融危机, 如墨西哥 “龙舌兰酒”
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 (WorldBank,2001)。 与此相反, 实施渐进式改
革的经济体, 尽管付出了改革过程迟缓的效率成本, 却避免了这类金融危机
的冲击。
不同国家的金融改革次序大相径庭。 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金融改革的次序
选择也展开了长期激辩。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遵循正确的次序、 采取渐进式改
革对于避免资本自由流动可能导致的金融不稳定以及金融危机风险极为重要
∗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苟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223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
图1 全球金融改革趋势
注: 总体金融改革包括国内金融改革和资本账户改革。 金融改革指数来自 Abiadetal
(2008)。 国内金融改革指国内金融体系改革, 包括对利率管制的放松、 对信贷管制的放松、 对
银行部门的审慎监管以及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改革; 资本账户改革指对资本账户的自由化改革。
Abiadetal (2008) 对每一个维度的金融改革程度分配一个得分, 分数范围为0~3分。 数值越
高表示该维度上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 而对银行部门的审慎监管这一项打分规则恰好相反。
资料来源: Abiadetal (2008) 以及作者计算。
(Edwards, 1984、 1990; Funke, 1993; McKinnon, 1973、 1991; Stiglitz,
2002); 其他经济学家则更为支持同步改革, 包括对利率自由化、 汇率灵活
性的改革, 因为采用这种改革战略可以提高经济和改革效率, (Choksiand
Papageorgiou,1986; QuirkandEvans,1995)。
正如其他许多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在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的合宜性、 模
式以及国内金融改革议程上, 正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 也正陷入这一广泛的
224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改革次序、 风险及政策应对
辩论之中。 过去十多年中, 中国对于资本账户自由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改
革。 近些年的自由化措施包括建立上海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修正外
商投资法案, 提高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
者 (RQFII) 以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 (QDII) 等。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进程的推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itory Fund, 本文以下简称 IMF) 发布的 《2014 年度汇率安排和汇兑管
制》 报告显示: 在40 个资本账户交易项目中, 中国已有14 项 (占40%)
实现了基本可兑换,23项实现了部分可兑换 (占575%), 其余3 项 (占
75%) 仍不可兑换。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 (ForeignDirectInvestment, 本文以下简称 FDI) 的
管制, 中国从20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