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专版2019 20高中政治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浙江新高考专版2019 20高中政治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 而非简单 地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 体现 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高二学生小张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你 用中华文化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帮助小张阐明理由。 提示 (1) 收录西文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西文字母词的使用, 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 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2)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的西文字母词数量很少, 不会使汉 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 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 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 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表现: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 但都提倡“万物并 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 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 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3) 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 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也有利于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 古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 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 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 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 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 使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 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解析 ] 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格局的形成,新儒学的衍 生, 体现了①③; 不同文化的融合是以尊重文化差异性为前 提的,文化差异性不能消失,故排除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 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排除。 [ 答案 ] C [ 易混比较 ] 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区 别 概念 是中华民族所创造 的区别于其他民族 而独具特色的文化 形式。它表现为中 华民族所具有的价 值观念、 思维方式、 心理状态、精神面 貌等思想文化方面 的特征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特定文化内涵, 以 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或其遗存, 构成 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 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 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 特点的文化 具有共同地域、共 同语言、共同经济 生活和共同心理素 质的稳定共同体, 在历史和现今共同 创造的、能够代表 其共同特点的文化 成果的总和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区 别 特 征 源远流长、 博大精 深 地域性、独特性、民族性 民族性、时代性、 涵延性、主导性、 兼容性、选择性 联系 (1)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中华文明属于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又包括齐鲁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 化。 (2)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 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 的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性。 (3)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 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 对的现实问题 [ 易错警示 ] 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 区文化没有区别。 [ 点拨 ] (1)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 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但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 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 显的区域特征。 (2)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引, 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 族文化的色彩就完全不同。 [ 点拨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也呈现着各民族文 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各民族的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2)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又有中华文化 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灿 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