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塔机安全培训事故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起重机械设备事故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四:2014年青岛市城阳区塔机倾翻事故 ;事故经过;1、塔吊司机违章操作。 2、司索信号工不具备特种作业人员从业资格。 3、施工单位未对现场实施安全管理,重大事故隐患未得到及时排查消除 ;汽车起重机断绳事故;“11.25”汽车起重机断绳事故 ;一、事故经过:;二、事故现场检测情况:;如下图所示:;;塔式起重机事故;“1.20”塔式起重机事故 ;一、事故经过:;二、事故现场检测情况:;其塔身第三节标准节有二根主肢角钢(在倒塌时的平衡臂方向)沿螺栓 套下口断裂,二根主肢的断口处均有部分陈旧性裂纹(见图示1),;另两根主肢角钢(在倒塌时的起重臂方向)在倒塌时撕裂(见图示2);塔 帽、标准节、起重臂、平衡臂及司机室均损坏变形(见图示3)。 2.1.3 现场实测事故时A塔机吊点处的幅度为45.7m。据事故调查组提供 的数据,A塔机在浇灌混凝土时料斗及混凝土的总重量为671公斤。经查 阅其使用维护说明书,此时的吊重未超过该吊点处的额定起重量。 ;2.2 B塔机检测情况 2.2.1 B塔机起重臂在幅度14.38米处折臂(见图示4)。;2.2.2 B塔机起重臂行走轨道面在幅 度29米处有过渡圆滑的小车轮碾压 凹陷变形,其侧面有凸出变形,此 两处变形非两塔机干涉碰撞所形成。 2.2.3 B塔机起重臂从幅度29.6米处 的拉板顶面到幅度33.27米处的起重 臂上弦杆顶面上有3.67米的擦划痕 迹,拉板顶面的擦划痕迹非常严重。;2.3 两塔机干涉情况检测 2.3.1 经现场检测,两塔机间的距离为19.1米,A塔机基础水平面高于B 塔机基础水平面14厘米,两塔机的高低差为4.54米。 2.3.2 据事故调查笔录,两塔机在作业时曾经发生过碰撞。在现场检测 时A塔塔身及B塔起重臂侧面没有发现强烈的碰撞痕迹。;三. 事故原因分析及技术结论: 3.1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A塔机第三节标准节主肢存在陈旧性 裂纹,塔身底部所受弯矩和轴向力最大,且第 一、二节标准节为加强节,故第三节标准节螺 栓套下口处最薄弱,此处应力最为集中。在使 用过程中交变应力的作用下,第三节标准节螺 栓套下口的陈旧性裂纹随着工作循环次数的增 加,裂纹不断扩展,标准节的承载???力不断降 低,直至标准节主肢断裂,导致A塔机倾覆倒 塌。 A 塔机起重臂高于B塔机起重臂,A塔机 在倒塌过程中撞击B塔机起重臂,致使B塔机起重臂折断 ; 4.2事故技术结论: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A塔机第三节标准节主肢存在 陈旧性裂纹,日常维护检查未发现,随着工作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不 断延伸增大,最终引起第三节标准节主肢断裂,塔式起重机失稳倒塌;A 塔机在倒塌过程中撞击B塔机起重臂,致使B塔机起重臂折臂。

文档评论(0)

9242518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