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综合征专题知识宣讲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次要表现 3 呼吸急促 2 血压不稳定 1 心动过速 6 白细胞高 5 多汗 4 意识障碍 病例特点 患者郭碧兰,女,74岁, 主诉:乏力纳差3天,发热1天 现病史:患者家属代诉患者3天前出现乏力,纳差,精神欠佳,未做特殊处理,1天前起开始自觉发热,体温未测量,入院时症见:低热,四肢抖动,双下肢发力,踩棉花感,言语不清,时时汗出,纳差,夜寐欠安,二便不详,精神紧张,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腹胀腹痛,起病来体重无明显变化。 病例特点 既往有肺部疾患病史(具体诊断不详),反复咳嗽咳痰,发作时在家自服左氧氟沙星治疗,每次服用7-10天后症状可缓解。患者长期情绪睡眠不佳,1月前在株洲市中心医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症,予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舍曲林片口服抗抑郁,服药后逐渐出现四肢及嘴唇抖动,3天前起四肢及嘴唇抖动加重。 体格检查: 体查:T 37.7℃,P 108次/分,R 22次/分,Bp160/80mmHg,表情淡漠,四肢抖动,神志清楚,精神状态欠佳,言语不清晰,对答欠切题,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颈强,抵抗感,甲状腺无肿大,无压痛、震颤,呼吸运动未见异常,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未见异常,心浊音界未见异常,心率10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见异常,4次/分,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 常 规 白细胞14.10×109/L,中性粒85.51%。 降钙素原 正常 心肌酶谱 肌酸激酶2234U/L,肌酸激酶同工酶39U/L。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血气分析 K+3.6mmol/L,PH7.37,PO296.8mmHg,PCO241.5mmHg,HCO324.4mmol/L,Be-0.3mmol/L 胸部CT 提示:1.考虑支气管炎:双下肺间质性肺炎, 建议治疗后复查。 2.双侧胸膜增厚。 头部CT 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治 疗 08月04日17:00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Q8h 抗感染,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曲舍林片抗抑郁治疗。入院后体温持续上升, 23:00体温39.5℃,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 Qd,予以补液,双氯芬酸钠塞肛,持续冰枕,体温未见明显下降,最高体温42℃ 08月05日08:30改为美罗培南 Q8h 抗感染,泮托拉唑护胃 08月06日02:20转入ICU治疗。 08月04日体温曲线 08月05日体温曲线 治 疗 08月06日02:00转入ICU,予美罗培南 Q8h + 替考拉宁Qd 抗感染 并予冬眠、补液、物理降温等治疗后体温维持在36.5--37.5℃。08月08日09:30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Q8h 08月08日22:00体温上升至38.5℃,予物理降温,体温降至37.5℃。 08月09日11:43转回普通病房。 治疗上继续予美罗培南 Q8h + 替考拉宁Qd 抗感染 08月09日体温持续上升,最高达40℃,予以冬眠、补液、物理降温后体温未见明显下降。 08月06日体温曲线 感染性 01 非感染性 02 初步诊断: 发热查因 发热的分度 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发热的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临床多见,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急性,亦可以是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其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患者除发热外,还有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的病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主要下列几类原因: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②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的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皮炎、鱼鳞病。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高热无汗是其特点。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等)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6.功能性发热。①原发性低热②感染性低热在判断感染后低热时,必须注意与因抗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潜在的感染病灶活跃(如结核病)或其它新的感染鉴别。③夏季热④生理性低热。 思考: 感染性发热?依据:WBC、CRP、PCT、ESR等炎症指标升高 肺部 肺部CT提示感染。 颅内 高热 颈项强直。 非感染性发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