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好孩子的“心灵鸡汤”.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页 / 总共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页 煲好孩子的“心灵鸡汤” 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数着路边的电线杆回家。他知道,从学校到家一共有89根电线杆,如果某一天他只数到了88根,他就要回到学校重新数起…… 一个小男孩,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鞋带开了。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车流中间,直到民警把他带过马路。他说:妈妈告诉我,有困难找民警…… 一项实验表明,10%左右的孩子存在着心理问题,而更多的孩子需要心理方面的关怀和教育。 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工作的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切不可急功近利。应当承认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有行为问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要把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去抓,而不应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认为,让中小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让心理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同时,更要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创设符合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心理教育要防止课程化 记者前些年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件事,某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除了上课外,还组织全校学生像考数理化课一样考试。有关专家指出,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 事实上,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存在心理教育课程化现象。如给学生发课本,专门安排心理课,将心理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等。有的学校则将心理教育医学化,动辄设置专门的咨询室,心理医生穿着白大褂,似乎心理教育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有关专家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单独的“心理教育”是不成立的,而应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认为,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为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并辅之适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在董奇主持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课题中,学校从改善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善师生、亲子与同学关系,改变对特殊学生的不恰当教育方式与过去课堂和课下偶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等角度为主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上海曲阳四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五条途径:一是学科辅导,他们将各学科中有关内容排列出来,确定每一课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 ,学科渗透因材而宜,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拽。二是游戏辅导,学校通过“小猎钓鱼”、“龟兔赛跑”、“萤火虫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与另人合作,怎样正确对待失败等道理。三是小组辅导,根据对班里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讨论题目,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考试时紧张时怎么办”、“被别人误解怎么办”。四是个别辅导,自始至终贯彻“真诚、尊重、理解”的原则,形式不限于谈话,只要教师运用恰当,都可以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五是对个别学生利用仪器辅之以训练。例如,通过棋类辅导对学生进行稳定心理训练,利用一些仪器进行兴奋专一训练、干扰性学习适应训练、消除紧张松弛法训练、学习迁移能力训练等。 家庭要担负起责任 国外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学校接受一天的教育,不及他上学路上10分钟受到的教育效果明显。国内也有学者指出“5+2=0”,即5天学校教育往往被2天家庭教育淹没。 俞国良认为,上述言论有一定的道理,这说明对学生而言,潜移默化的教育更重要。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作用。 一项调查表明:在“有知心朋友”“自由自在”“有权有势”“有温暖的家”“受到尊重”等选项中,有47.3%的未成年犯认为最幸福的是“有温暖的家”,比排在第二位的“有知心朋友”高出17个百分点。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际氛围不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生活中伴随他们的多是争吵、打骂,他们难以体会到家庭的温馨,缺少来自长辈的心理上的抚慰和恰如其分的生活上的关照,‘家’对他们来说成了‘枷’。一旦家庭内部发生冲突或者有任何外力驱使,他们便选择了摆脱家的束缚——离家出走。” 有关专家指出,当今的家长过于看重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而被忽视的,恰恰是孩子成长更需要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再则,一些家长因为缺少心理健康知识,往往把孩子由于心理障碍所导致的问题误认

文档评论(0)

131****85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