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 综合素质笔记.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看法,人们对教育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9年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征 根本目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全面”的意思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以及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 基本任务: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基本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全员性的体现,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 全面提高: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整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主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德智体美劳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时代特征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五、素质教育的外沿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七、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主要表现: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4、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5、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6、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P17) 第二节 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性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和制约。 学生观的演绎和发展与我国教育战略的确立、调整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对现代学生观的形成有着更为根本的意义和价值。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核心:对学生有完整的认识)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以学生为本”。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的发展(身体和心里两方面的变化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

文档评论(0)

hyyw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