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框架塑性铰机理研究及非线性分析 摘 要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 制柱和预制预应力梁,运至现场直接吊装,梁柱就位后, 将后张预应力筋穿过梁柱预留孔道,对节点实施预应力张 拉预压。可以说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将预应力 技术应用于装配式结构,综合了两种结构形式各自的优 势,又利用预应力克服了装配式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的缺 陷,实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一榀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 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裂 缝分布、破坏形态、耗散能力、延性等抗震性能。结合试验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特点,将弹塑性静力分析方 法推广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 进行Push-over分 析,运用能力谱法得出在不同烈度下的受力情况及塑性铰的 出铰位置顺序。并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提出几点建 议,以供今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研究者、设计者参考、讨 论。 论文的篇章结构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弹塑性性能分析 第四章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试验内容 第五章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塑性铰非线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1.3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应用 装配式结构的特点 装配式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1.4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1.5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的背景 发展装配式结构体系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但由于装配式结构节点连接可靠性差,往往难以满足反复荷载下的受力要求,在地震区的使用受到限制。如何在装配式框架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加强构件连接,满足工程抗震要求,发展新的结构体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为了顺应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由此引入了日本的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本文的主要内容 简要介绍预应力结构、装配式结构的发展和特点及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的有关情况。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介绍,体现本课题研究意义。 通过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装配式框架的破坏现象及破坏机制、耗散能力等。 第二章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2.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 2.3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 震性能研究概况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P9-11 新西兰是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问题较早的国家之一,取得的一些成果。 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P于1977年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日本学者H.Muguruma、F.Watanabe、T.Nasu、M.Nishiyama、Y.Takemoto等人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美国的Hawkins进行过三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水平反复荷载下的试验,其中一榀是足尺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 P12-14 同济大学的朱伯龙等于20世纪80年代曾对有粘结与无粘结单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静力与动力试验,其试件的梁和柱的受拉区与受压区均布置了直线预应力筋,试验结论见论文。 东南大学的吕志涛、孟少平等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抗震性能作了较系统地研究,分别研究了梁、柱、梁柱节点、框架等的抗震性能,得到结果见论文。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 研究概况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1971年R. W. G. Blakeley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