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三讲 成长——从了解家庭开始 小组作业 ? 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均须参与、 每位组员均需写出活动感受 ? 目的:增进组员了解、提高小组凝聚力、 为大学生活增添色彩和意义 ? 形式:小组活动报告 ? 题目、内容:自主选题 ? 字数:不限 ? 提交时间:第 7 周( 4 月 10 日)、 组长课堂提交助理 内容提要 ? 家庭如何塑造了你 —— 家庭对我的影响 ? 依恋关系的影响 ? 原生家庭与分离个体化 ? 在家庭中成长 ? 理解父母,接纳家庭 ? 自主自立,自我负责 ? 成人状态,积极沟通 ? 关爱父母,承担责任 一、家庭如何塑造了你 家庭如何塑造了你 ? 家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家中既有爱,又有爱的 纠结。 ? 与家庭有关的心理社会现象: ? 啃老族、 ? 大学生陪读现象、 ? “父母皆祸害”小组、 ? 父母和子女冲突的恶性事件(离家出走、自杀 、对父母的暴力等)、 ? 单亲、收养、继亲家庭 ?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家是一只船 舞蹈学院心理中心 小组练习 —— 我和我家 ? 家庭画面 ? 家对我来说,就像 ? 用 5 个词汇来表达家给你的感觉 ? 想到家你头脑中出现什么画面 ? 你的感受是什么? 舞蹈学院心理中心 自我意识最早来源于家庭 ? 1 、分别写出父母的三个特质 ? 2 、在你的身上有类似的表现吗?怎样表现的? 你的性格与你的家庭有关系吗? ? 3 、在小组中讨论 (一)依恋关系带来的影响 ? 依恋:婴儿与他的照顾者通过广泛接触和交流 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感情联系。 由于婴儿的照顾者多为其父母,尤以母亲居 多,故又称为亲子依恋。 依恋的类型 a. 安全型( 65 %) b. 回避型( 20 %) c. 焦虑-矛盾型( 10 %) 不安全型 依恋理论认为,体验到父母的爱、 与父母建立安全关系的婴儿, 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会形成一个 安全的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的 无 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 。 安全型依恋 ? 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在以妈 妈为中心进行独自探索,母亲是 “ 安全基地 ”; ? 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有明显的 不安; ? 当母亲返回时,婴儿有温暖的回 应(跑上前,要拥抱等) 父母能对孩子的要求敏感、有 效回应 回避型依恋 ?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 不是 “安 全基地”;对母亲的情感联系和依赖较少; ? 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很少表现出抑郁;显得很冷漠; ? 当母亲返回时,婴儿没有温暖的回应, ? 这类婴儿对待他人有时候很冷漠。 父母对孩子很冷漠,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或不 与孩子有肢体接触 得不到就不再期待,认为自己不需要了 焦虑矛盾型依恋 ? 与母亲在一起时又 无法 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索的基地。 ? 这类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 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 ? 母亲回来后,表现的很矛盾,想亲近母亲,又对母亲的 离去生气,发脾气。从而抵抗母亲的温暖性安慰。 ? 这类婴儿对陌生人相当戒备。 父母对孩子很少回应,或回应是反复无常的,孩 子无法判断 依恋的重要性 ? 儿童早期与成人关系的质量对后来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有重要影响 ? 幼儿时期的依恋会影响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建立 ? 安全型:容易信任他人,感到自己能被他人接纳。 ? 回避型:较理性、冷漠、不易信任他人 。 ? 焦虑矛盾型:特点是过分依赖,患得患失。内部工作 模式也是不信任。 依恋类型与爱情关系 ? 对 52 岁人群的研究( Klohnen Davis, 1994 )表明:安 全型的成人有持久稳定和令人满意的爱情关系, 离婚率 显著低于回避型成人 。 ? 回避型的成人:不相信爱情,回避。不愿走得太近。 难 以给伴侣情绪支持。 ? 焦虑矛盾型成人:担心对方不是真的爱我,又想要与对 方融合。 多次恋爱,容易怀疑。 依恋类型并非不可改变 ! 2 、原生家庭与分离个体化(玛格丽特 · 马勒) ? 原生家庭:一个人出生并被养育的家庭 分离个体化两个重要时期 父母在分离个体化中的重要作用 ? 共生阶段: 孩子的全能感 需要得到满足 食物、 关心和爱抚 ? 分离个体化阶段: ? 分化:好奇 ? 实践: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 支持还是阻止 ? 和解:遇到困难给予安慰支持 ? 情感客体恒定与个体化: 妈妈没在身边,但在你心里 个体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内在的自主性 父母的错“爱” ? 无微不至的“照顾”、满足孩子、替孩子解决一切 过度依赖、不相信自己、无法独立 ? “挫折教育” 自我评价低、与父母关系疏远 ? 过高的期望 无法满足父母期望的痛苦 放弃努力 ? 学习至上 自我认识偏差 理想父母 ? 父母接纳、欣赏、喜爱、尊重 ? 鼓励孩子自主性地表达、判断和决策 ? 帮助孩子独立探索他们真正的价值观和兴趣 ? 鼓励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