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破解中考难题.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革创新破解中考难题 ●如何确保中考命题符合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成为高中 招生的依据? 评价与考试是对课改成效的最终检验,也是本次课程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 的关键。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 兼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围绕中考改革的相关问题,详解今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 政策的新变化。 中考改革的三大突破 问: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它既是检验 教学效果的尺度,也是招生录取的尺度,因而成为教学工作的“指挥棒”。今年 6 月,首批 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初中生将面临毕业和升学,他们的中考怎么办,成为实验区最为关注的 问题。此次改革将从哪几方面实现突破? 答:今年,在 17 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 验区,将有首批使用新课程的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关于 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要求,在实验区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 上,今年这 17 个实验区将积极稳妥推进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并为 2005 年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本次初中毕 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主要是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 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 破,为此,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要单独命题,普通高中招生要单列计划、单独招生,以 保证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问:中考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界的难题,此次这 么大力度的改革,出于什么考虑? 答:我国现行的中考由于具有选拔的功能,与学生的 升学与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属于高利害关系的考试。因此, 它倍受社会关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突破这一素 质教育的“瓶颈” ,教育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终因升学竞争的激烈,诸多矛盾难 以解决,使这项改革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 的评价体系,如果没有新的评价指标,课改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必须建立新课程的跟 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学业考试突出新课程理念 问:中考命题将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 念,课程标准确定的基本要求和能力等如何体现在考卷上? 答: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初 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 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具体的要求是:学业考试应在课程内容全部 结束后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要减少考试科目,学业考试的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 部门确定或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学校还应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 行考查,并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命题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一个核心的问 题。应当明确的是,学业考试的命题应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 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学业考试的方式要多样化,可根据考试的具 体内容采用纸笔测验、听力测验以及口试、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 开卷或开闭卷结合等不同形式。今年中考结束后,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 17 个实验区的试 卷进行评估。 问:学业考试的成绩如何呈现? 答:学业考试的成绩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 现。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等级数和等级标准由各地根据考试结 果,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给地区、 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 问:由谁来命题?命题人员的资格如何认定?试卷是否符 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监测? 答:为确保命题的质量,要明确命 题、审题和阅卷的程序和要求,逐步建立命题、审题和阅卷制度,加强命题、审题和阅卷 人员的队伍建设。应成立以骨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小组,审题人员和命 题人员必须分开。阅卷人员必须是当地在职的骨干教师。应确保阅卷工作的客观、公平和 公正,特别要加强对主观题阅卷质量的管理,如在作文阅卷中要认真落实三人独立阅卷的 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依据 问:如何改变单纯以分数选拔学生的做法,强调对学 生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