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出现严重错误,导致安史之乱.docxVIP

顶层设计出现严重错误,导致安史之乱.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顶层设计出现严重错误,导致安史之乱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 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浩劫,不仅严重破坏国计民生,断送无数性命,更成为中华历史的决定性拐点,辉煌灿烂的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世(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就此终结。 这场叛乱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天生反贼?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军叛将安禄山发动的。 虽说安禄山是胡将,但唐朝大将中胡人很多,远如太宗朝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近如同期的高仙芝、哥舒翰,都是赤胆忠心效命皇室的良将。叛乱前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封爵东平郡王——盛唐异姓边将封王仅有他和西平郡王哥舒翰两例!既然已经位极人臣,为什么他还不知足要起兵叛乱呢? 按《新唐书·安禄山传》记载: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为觋,居突厥中,祷子于轧荦山,虏所谓斗战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庐,野兽尽鸣,望气者言其祥。范阳节度使张仁愿遣搜庐帐,欲尽杀之,匿而免。母以神所命,遂字轧荦山。 这段记载神秘诡异,字里行间都在暗示安禄山生而不凡,是上天派来颠覆大唐盛世的刽子手。 而成书更早的《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却平实得多: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 《新唐书》主编欧阳修一代大儒,本不该采信怪力乱神之说,为什么不顾他一向倡导的行文简洁,非要额外记下这种暧昧的记录呢? 同书还有另一段记载: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说实在,这是以结果倒推原因的揣测,因为某人后来犯罪,就推定他之前的所作所为无不包藏祸心! 这种论调近乎汉武帝时期的“腹诽”罪重演! 难道说世界上真存在天生反贼吗? 二、蓄谋已久? 恐怕不是这样。 且不说就在三年前的天宝十一年8月,安禄山还正常履行边将职责,积极出兵讨伐契丹。单看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 一般认为这只是叛乱借口。但之后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十二月,度河至陈留郡……禄山男庆绪见诛庆宗榜,泣告禄山,禄山在舆中惊哭曰:吾子何罪而杀之!”(《旧唐书·安禄山传》) 什么叫“吾子何罪”?株连反贼家属不是应有之义吗?安禄山既然敢于叛乱,不可能没有心理准备。除非说他的本意真的就是“讨杨国忠”,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是在造反。 如果说这是安禄山一时悲伤,急火攻心口不择言,并非真实想法的表示。叛军自范阳起兵,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渡河轻取东都洛阳,就是蓄谋已久的表现。但这与内地守军太烂有很大关系,不足以说明安禄山用兵如神。事实上叛军先定河北,待得东都后再西进取关中,这个部署只能算中庸。 孙子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叛军完全可以走另一条路线出奇制胜。 安禄山兼领三镇,于天宝十载兼任河东镇节度使(管辖今山西省中北部)。虽然他只是遥领,并不直接掌管河东军,但可以行使统帅权力调动部队换防,将嫡系主力移到太原府。一朝发难,以轻骑沿河东驿道兼程西进,三日内便可抵达关中门户蒲津渡。以近畿武备之松弛,叛军突袭得手可能性极大;如果蒲津渡失陷,关中即无险可守,叛军一个月内就能兵临长安城下。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朝廷是来不及动员西北边军勤王的,早已糜烂的飞骑、彍骑必定一触即溃;运气好的话安禄山甚至可以将皇帝大臣一锅端,然后传檄而定天下。 所幸这种危局没有发生。实际情况是叛军一路向南平推,听任朔方镇边军东下河东出井陉威胁自己侧后,可见他们从来没想过取道蒲津出奇制胜。安禄山久经沙场,叛军中也有不少人才,不至于都看不穿其中奥妙,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仓促起事,没来得及做全面计划想定。 退一万步说,即使叛军有勇无谋,不知出奇,安禄山的叛乱准备也不会早于天宝十三载——“十三载正月,谒于华清宫,因涕泣言: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杨国忠欲得杀臣。”(《旧唐书·安禄山传》) 很多人认为安禄山当时准备不足,不敢发难,为争取时间故意冒险进京迷惑皇帝。如果真是这样,他这么做非常冒险,等于把自身安全完全寄托在皇帝的宠信上!须知李隆基不是仁弱之主,早年杀伯母(唐中宗韦皇后)、杀姑母(太平公主)、逼父皇(唐睿宗),中年废皇后、杀宠臣(王毛仲等),晚年杀儿子(太子李瑛等三王),足见心狠手辣。即便安禄山自觉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也不能排除皇帝将他留在朝廷任职的可能,那样叛乱准备充不充分又有什么意义? 至少到天宝十三年,安禄山对皇帝给予的权位还是满足的,并没有打算叛乱。所谓“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 (《旧唐书·安禄山传》),其实是正常职务行为;不能以后来的叛乱,证明之前其所作所为必然另有所图。 安禄山根本没有蓄谋已久,很可能只是出于胡人思维,对叛乱严重性估计不足,把起兵当成向皇帝“讨说法”,直到其子被杀,双方恩断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