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为什么盛产「做题家」?.doc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为什么盛产「做题家」? 做题家是中国小镇的特产吗? 当然不是。放眼世界,整个东亚都是做题家的高产区。 「东亚做题家」几乎是全世界人民的刻板印象。这个梗进入了影视剧,还被编成表情包,活生生将「Asian nerd」(亚洲书呆子)和「exam hell」(来自日语「受験地獄」,形容考试竞争激烈)变成了国际流行词。 · 英文社交媒体 Reddit 上流传的「亚洲学霸的高中入学包」 但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论是「美国高考」SAT,国际经合组织发起的 PISA(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还是单测数学与科学的 TIMSS、单测读写能力的 PIRLS*,甚至单门学科竞赛 —— 东亚文化圈各国各地的学生都排在前列。 这种优势在小学学段就表现出来,并且一直持续到高中。在只测数理学科的 TIMSS,中国大陆没参加,东亚各组还是甩下别人一大截。 · 2015 年的 TIMSS 数学测试。在四年级组,东亚最后一名的日本,比其他国家的第一名还整整高了 23 分。到八年级组,差距更是拉大到 48 分。TIMSS 是美国学者设计的 / 图片来源:[1] · PISA2015 国际成绩地图。这张图显示的是各国家和地区所有三科的平均成绩,分数为绿>黄>红。几乎在所有国家,PISA 的采样点都是在发达城市,但这届中国大陆仍被广东拖了后腿,跌倒第十,在下一届换成浙江才又成功登顶 对于这个如此引人注目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人均教育投入,乃至智商,都无法完全解释。 · 《经济学人》统计了近年来各国 PISA 成绩的变化,并发现当教育投入达到一定水平(6-15 岁人均总投入 5 万美元)时,花更多钱就不再是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虽然公共教育投资相对极低,但如果算上家庭教育支出,多数城镇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的投入仍超过了这一水平 经济水平和教育投资不能完全解释各国成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边际效应。当投入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再往里投更多的钱就没什么用了。这时,更复杂的因素开始起效。 东亚人民对做题和考试的狂热,究竟来自哪里? 东亚人为什么爱做题 长久以来,中文舆论都将中国人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归因于某种「科举情结」。 · 本文发表于 2006 年,作者张奠宙先生(1933-2018)是享誉国际的数学教育家 不过,这个判断并不太经得起推敲。科举文化充其量只能算「东亚做题家」的影响因素之一。 首先,科举制度虽然影响深远,但科举选拔的人才在规模上从来就不是中国古代官员的主流。他们只在最高层官僚中占据优势,而在整个帝国,不经考试、通过恩荫、荐举产生的官员远多于他们。 其次,东亚也并非都流行科举。韩国、越南同中国一样,长期开展科举,新加坡则没有科举,而日本很早就抛弃了科举。在港、澳、台等地,科举文化的存在感也不强。 今天中国大陆的人才选拔制度,和港、澳、台并不相同,跟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差异更大。有的是「一考定终身」,有的是多次考试,有的是连考带申;有的是统一录取,有的是高校自主录取。 但它们都在最近百年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约而同地进入了培养「做题家」的行列。 这些教育体系有如下共同特点:知识面窄而内容深的教学方式、大量做题练习、普遍的补课班,以及看重考试,让考试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 若以 PISA 和 TIMSS 等国际测评的成绩来论,东亚第一「做题家工厂」还并非中国大陆,而是规模更小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教育格局跟北京上海类似,同样遍地是补习班。一个新加坡学生不但要勤刷题、会考试,还要培养各种特长,才能被称为优秀。 · 《经济学人》曾撰文称,新加坡教育有三样值得学习的法宝:基于教育研究的教学和习题设计,更窄更深的教学内容和追求人人掌握的强化训练,以及更出色的教师。有中文媒体将其简化为「习题册,强制补习,善待教师」 新加坡的制度比中国教育更加内卷化、筛选性更强。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会面临数次分流,分流的学校层次直接影响未来发展。 · 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升学流程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会面对几次筛选:从三年级的优才班(GEP)选拔,一年一度的按成绩分班,到六年级的小六离校考试(PSLE)。 · 虽然中国取消了大部分小升初考试,但学生们实质上仍要面对这一轮筛选。图为合肥某中学的小升初考试 和中国相似,新加坡学生的每轮选拔都是拿钱堆出来的。《联合早报》等媒体曾统计,67% 的新加坡家庭会送孩子去至少 850 所补习班上课,每年花费 11 亿新加坡元。 · 不过,在月收入低于 4000 新元的家庭,只有 20% 的孩子上补习班 / 图片来源:[2] 由此,「考试指挥棒」决定了国家的整个教育生态。 这套听上去十分熟悉的筛选性教学理念,源头叫做 meritocracy,一般翻译成「精英治国」。它指的是通过某种方法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目的是筛选出精英,让他们掌握权力。 「精英治国」这个词在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