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字理据.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的构字理据 摘要: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汉字的具体构形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总体看,汉字并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它的基本构形特点一直是保留着的。每一个汉字有它的构字意图,构意被公认便成为造字理据,而随着汉字的发展,它的构字理据发生改变。 关键字:造字理据 隶变 理据重构 理据部分丧失 理据完全丧失 一、造字理据的形成 据考察和推论,汉字正式起源大约6000年以前。汉字的存在切切实实被证实,从殷商的甲骨文算起,距今也有3600年。几个世纪以来,汉字的具体构形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一个字的形体,也大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从总体看,汉字的基本构形特点一直保留着。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汉字形体中课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称造意。造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众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我们称作造字理据。 造字理据因社会约定而与字形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它是汉字表意性质的体现。造字理据越是早期就越直接、越具体。例如,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靠着直绘物象来构形的。汉字在发展中,为了书写的快速,逐渐简化,早期古文字象物性逐渐淡化,汉字不再用直观的物象来反映词义了。但是,因为一批具有意义的基本字符已经形成,它们可以直接把意义信息带到字形里。例如:“日”已不像太阳,但它在构字时仍然把“太阳”和与它有关的信息诸如“时间”、“明亮”等带入字形:“时、晚”中的“日”有“时”的意义;“旦、莫”中的“日”仍具“太阳”的意义。 造字理据是由社会约定而形成,所以完整的构意并不是在汉字的原初构形时就普遍存在的。甲骨文是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汉字,但甲骨文的字形并不都具有可解释性,也有少数只是抽象的可区别符号,要与后代文字对应后才能识别。在早期的古文字中,有一部分汉字难以解释,我们称作“构意不明”,而不认为它们没有构意。 二、汉字构形理据的演变 汉字以秦代统一文字前后的古隶(秦隶)和整理规范过的小篆为过渡带,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隶变把篆书圆转的线条解散为点、横、竖、撇、捺,曲笔改为直笔,圆转改为方折,某些偏旁开始合并,汉字的方块形体基本定型。隶变使汉字的象形性彻底消失,使汉字成为纯粹符号性的文字,这也成为汉字形体的演变史上最重要的本质上的变化。隶变后,汉字经过不断地楷化和简化,成为当前规范的楷书;而楷化和简化在规范汉字的笔画形态与结构关系、精简汉字笔画数目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汉字的构形理据。 从隶变开始,汉字构形理据的变化可分三种情况: 1.理据重构:形体因书写而变异不能与意义统一时,在使用者表意意识的驱使下,会重新寻求构意去与它的新形切合,或附会它的意义去重新设计它的构形。例如“射”字的发展,一开始为合体象形字,其构件逐渐义化,直到变成现在的字形。有些早期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本来行医不统一,不具有构意,在演变的过程中,反而由于形体变异而有了构意。重构的理据依附于演变了的形体,形义仍然是统一的,但与原初的形与义已经不同,演变后的构形与构意属于另一个共时层面,存在于另一个构型系统中,而不是“错讹”。 2.理据部分丧失:在字的演变中,有些字部分构件发生了无理变异(也叫构件的符号化),构意看不清了,但还有一部分仍保留理据。比如:小篆变“目”为“臣”,楷书又把人形卧倒,盆中表示水的一点组合到卧人下面,结果上半部完全丧失理据,只有下部的“皿”还能联想到古代以盆水为镜子的构意。 3.理据完全丧失:还有一部分汉字,在字形随字体的演变中,由于构件的符号化或构件的粘合,在视觉上完全失去了构意。例如:“要”甲骨文像一个人叉腰站立之形,小篆形体变异,理据重构为从“交”得声的形声字,隶楷从“西”从“女”,也是形分为二,实为独体,完全丧失理据。 三、小结 本文主要谈的是汉字的理据性问题,包括汉字理据的形成和演变两个部分,分析汉字的理据性主要是为分析汉字的构形服务,从汉字理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在分析现代汉字时,必须依据它们自身的形体状况。理据重构的字不必认为是“错讹”,而应看作是发展,依照重构以后的构意来拆分字形;局部丧失理据的字中不能分析的部分,补课强行分析这些构件的功能;全部丧失理据的字,更要终止分析,不可依形拆分。我们在经过溯源探讨构意的时候,只要找到能反映造字意图的那个字形从而使形义统一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找到最早的字形不可。 本文主要参考的是王宁先生的研究,特别表示感谢,本文的分析比较简单概括,要了解更多详细的知识,还需要参考其他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王宁 《汉字构形学讲座》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王宁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切分》 语文建设 1997年第3期 庄义友 《汉字的造字理据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