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民间艺术:“打老虎”-许俊-文化创意产业、.docVIP

东营民间艺术:“打老虎”-许俊-文化创意产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龙居镇“打老虎”是东营独特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并且已入选东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打老虎”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传承危机。我们必须及时地对它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与保护,使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关键词:东营 民间艺术 打老虎 “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面,专吃大坏蛋。”这首家户喻晓、在神州大地上流传千年的儿歌,常在我们的梦中索绕,仿佛在时常促使自己去找回天真浪漫的童年,然梦中醒来只留下一片落寂,感觉亲切却又如此遥远,让人不由得感叹岁月之沧桑、人生之蹉跎!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的家乡东营的一项民间艺术:打老虎。 龙居镇“打老虎”是东营独特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龙居镇都组织人员巡回表演,带给群众欢乐。位于东营市与滨州市桓台县交界处的盐垛村,有一个百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打老虎”表演团,现年52岁的张良一是“打老虎”艺术表演的第四代继承人。下面来介绍一下关于“打老虎”这项民间艺术的历史传承、创新与发展。 清朝光绪年间,东营区龙居镇盐垛村及周边地区遭遇天灾,庄稼颗粒无收,该村村民张青带领一帮灾民到外地逃荒要饭。有一天,他们流落到江南一个叫边庄村的村子里。村上有两个好心人收留了他们,看到他们整天逃荒要饭甚是可怜,就说:“我教你们一点手艺吧,出去打场子卖艺好糊口。”于是,盐垛村这一帮人就在村里住了下来,跟这两个人学艺,花拳、地躺拳、刀术、枪术、棍术、钓鱼鞭及一些狮子舞的动作都学了不少。   一班人学成后,便一路打场子卖艺往家赶。途中,舞狮子的道具因长时间表演破烂不堪无法再用,为了省钱,大伙就地取材,用泥做胎,用草纸和糨子(一种面糊糊)一层一层糊了一个狮子头。可是糊出的狮子头根本没有狮子的模样,倒是很像老虎。当时先人们想,老虎就老虎吧,反正是为了养家糊口,于是又请画匠画了虎头、虎衣,由两个人装扮起来做了几个动作,大家觉得很威风,于是便用舞狮子的套路进行表演,一路回到了家乡。   当年逃荒村民也不会料到,本来用于要饭的技艺会对后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不会料到,“打老虎”成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到家乡后,逃荒村民中的张凌云,在原来舞狮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借用老虎的抓、扑、咬、剪、冲、跃、拍等动作编排了一整套打虎套路。为增加表演气氛,张凌云组织本村好武的青年108人,仿照梁山英雄108将的形象组成一支打虎队,表演时先由教师爷用钓鱼鞭(一种独门兵器:2米长的腊杆上部用铁环连接1.8米的绳索,上系长25公分、重3公斤的铁制鞭头)在锣鼓声中表演,打出一个直径约50米的圆场,名曰“开场子”。接着由多名打虎英雄上台进行武术表演,随后由两名武术水平较高的队员充当打虎英雄,4人扮演两只老虎(每只虎由2人组成,1人戴虎头,1人披虎衣带虎尾)上场表演与虎戏斗。两只老虎跑跳翻滚,摇头摆尾,千姿百态;两名打虎英雄或挥舞刀、棒,或赤手空拳,引逗老虎,在锣鼓声中,做出各种武打情节。中间穿插滑稽高跷、旱船表演等,场面蔚为壮观。每逢春节、元宵节,盐坨“打虎队”便自发组织起来在本村和周边村进行串演,受到广泛赞誉。  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清河军区在盐垛村邻村庞家召开庆祝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大会,清河军区杨国夫司令员听说盐坨村“打老虎”在当地很有名气,很想看看这有名的民间表演艺术,盐垛村“打虎队”应邀前去慰问演出。表演结束后,杨司令连连称赞,号召根据地群众向盐坨村“打虎队”学习,习武强身,保卫家园。并奖励盐坨村“打虎队”北海银行币200元,从此盐坨村“打老虎”名声大噪。1945年正月十五“大参军”,盐垛村“打虎队”走村串巷,敲锣打鼓,到处表演,宣传党的政策,鼓励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当时就有“打虎队”48名基干民兵报名参军。 建国后,盐垛村的打虎表演队经常在重大庆祝活动、节日时演出,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到处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破四旧”、“打倒牛鬼蛇神”的标语更是贴满了城市农村里的每个角落。“打老虎”表演当然也不能幸免,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谁也没有胆量与当时的文化大革命唱对台戏。到了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人帮”被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盐垛村的村民也集资购置了“打老虎”表演用的行头,让“打老虎”表演重新“虎威起来”。在张良一的领导下,在淄博、潍坊、临沂等地区范围内打场卖艺,让观众又见到了生龙活虎的“打老虎”表演,领略它激动紧张、扣人心弦的精美风采。在2004年的春节文艺汇演里,盐坨“打虎队”更是创造了八只老虎同时登台献艺,采用八卦方式的精彩表演及壮观场面让观众大饱眼福。2005年,张良一老人被东营市文体局授予东营市百

文档评论(0)

177****7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