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新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条第款第项的解读与适用.pdf

交通运输新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条第款第项的解读与适用.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运输)新修改《道路 交通安全法》第条第款第项 的解读与适用 (交通运输)新修改《道路 交通安全法》第条第款第项 的解读与适用 新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76 条第 1 款第 2 项的解读和适用 ——以分号用法和句式结构为视角 姚宝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王竹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 授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 条第 1 款第 2 项/过错推定/分 / 交叉适用 内容提要: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76 条第 1 款第 2 项在解决 旧法问题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疑义。通过对新法俩个分号的用法进 行分析,前段和中段是且列关系,前俩段和后段是交叉适用关系。应 该根据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和机动车双方主观过错的不同情况,区 分四种不同的情况适用新法。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76 条已于200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本次修改主要是针对第 76 条第 1 款第 2 项关于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分配的规定。另外, 第 76 条第2 款将机动车壹方的免责事由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 “故 意造成”限缩为 “故意碰撞机动车” ,对第76 条第 1 款第 2 项的相 关规则也有壹定影响。解读新条文的难点在于对该项条文中俩个分 所表示的句式结构的理解,本文将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该项条文进行 系统解读,以求得应有的立法原意,且为《侵权责任法》相关内容的 起草提供参考意见。 壹、新旧条文的对比分析 (壹)旧法的结构和存在的问题 从结构上见,原第 76 条第 1 款第 2 项(以下简称 “旧法”)规定: “机 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壹方承 担责任;可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壹 方的责任。”该规定用壹个分号分为俩段,由于分号后有 “可是,” 的用语,因此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见,前段为壹般法律规范,适用无过 错责任原则[1] ,壹旦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 通事故” ,均 “由机动车壹方承担责任” 。后段为特殊法律规范,属 于基于公平原则的法定减轻赔偿规则类型条款[2] 。减轻责任的条件 有俩个:第壹个条件是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律、法规” ,即受害人过错;第二个条件是 “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 必要处置措施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该条件不 应立即为是机动车壹方没有过错的证明,而只是属于法定赔偿减轻事 由,仍然是公平原则的体现[3] 。关于这俩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有学 者认为有其壹即可减轻,也有学者认为是二者皆有才能减轻[4] ,以 后者为通说。从促使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鼓励机动车驾驶人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和降低伤害程度的考虑出发,前壹种观点似乎更为合理。但舆论的关 注点和学理的争论核心且不主要在于减轻条件之间的关系,而在于减 轻的程度。 (二)对条文主要修改的理解 针对旧法存在的问题,新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第壹,明确了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 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壹方的赔偿责任。这里的 “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 轻” ,应该理解为受害人的过错和机动车壹方侵权责任的减轻成正向 相关,过错越大,减轻越多,但且不意味着成正比例。将过失相抵的 赔偿责任具体比例交由审判机关在适用法律中解决,较之征求意见稿 中的固定比例承担,更具有合理性,也符合比较法上的通常做法[5] 。 第二,新法总体上减轻了机动车壹方的责任。壹方面,新法明确了只 要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 ,就能够减轻机动车 壹方的责任;另壹方面,将 “机动车壹方没有过错”时承担的责任上 限定为 10% 。这是从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44 条第 1 款借鉴 来的,但取消了 “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和 “十个月平均生活 费”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大,赔偿绝对数额也没有上限,更好的平衡 了机动车壹方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 从无过错原则修改为过错推定原则。按照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人的说 法,新法 “规定的是过错推定加 10%的无过失责任”[6] 。和旧法明确 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同,新法没有明确规定其归责原则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