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南京大学历史学系《663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VIP

(NEW)南京大学历史学系《663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考古方向) 2011年南京大学633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含部分答案) 2010年四川大学663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9年四川大学663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8年四川大学663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含部分答案) 2007年四川大学663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6年四川大学442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5年四川大学442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4年四川大学442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3年四川大学442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2年四川大学442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1年四川大学442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及 详解 (考古方向) 一、名词解释 1.石璋如 答: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 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 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 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他的主要著作有: 《殷墟建筑遗存》、 《殷墟墓葬》、 《骨 卜与龟 卜探源》、 《殷代车的 研究》、 《小屯的文化层》、 《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 《中国的 远古文化》等 2.李家沟文化 答:李家沟文化是河南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遗址位于陕西省 铜川市黄堡镇李家沟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3年调查发现。1976~ 1977年间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30平方米。该文化内 涵可分为三期,一期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期为仰韶文化泉护类型, 三期为仰韶文化半坡晚期类型。李家沟遗址的发掘对进一步研究关中地 区仰韶文化各类型的相互关系及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3.石峡文化 答:石峡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广东省的北江、 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该文化的经济以 农业为主,遗址中出土不少稻谷。农具比较先进,为石锄、有段石锛, 劳作效率相对较高。陶器中也出现了少量的印纹陶,陶器上拍印了方格 纹、曲尺纹、漩涡纹。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 切,有人将这两个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4.何尊 答:何尊是西周初的青铜器,是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1965年 出土于陕西宝鸡。何尊圆口方体,通高38.8厘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 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器内底有铭文12行119字,是一篇完整的训诰,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 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 《尚书·召诰》、 《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 献相合,史料价值极高,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5.走马楼简牍 答:走马楼简牍是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的简牍文 书,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 简、木牍、签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六年(公元232~238 年)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 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 字~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 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 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 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6.栖霞山石刻 答:栖霞山石刻是中国南方地区佛教石刻,位于南京市东北20公里 的栖霞山,时代为公元5世纪后期~7世纪后期。该石刻包括明徵君碑、 舍利塔和千佛岩3处。 7.虞弘墓 答:虞弘墓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 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是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汉白 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 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 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 资料。该墓还出土石质人物俑、残陶俑、白瓷碗、石灯台、铜币等随葬 品80余件。其中石质人物俑16件,分为汉白玉和砂石两种石质,有侍从 俑、伎乐俑、柱剑俑三类,有男俑有女俑,有的为汉人形象,有的为胡 人形象。 8.长沙铜官窑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经营各类考试复习资料,vx 344647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501015300001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