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 张怡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150) 摘要:苏格拉底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获取头脑中所固有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苏格拉底的这种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作“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或“苏格拉底法”,它是现代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源泉之一。 关键词: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精神助产术;启示 作者简介:张怡(1978.7--),女,籍贯:济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助教,主要从事汉语言教育。 一、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概述 苏格拉底(Socrate,约公元前469年——公元前400年),是古希腊雅典奴隶主贵族派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苏格拉底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在他父亲和他父亲亲自挑选的教师指点下,他成为当时雅典通晓数学、天文、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著名学者。 苏格拉底宣扬神学唯心主义,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神创造和主宰的,他否认自然界有任何规律可循,认为人研究自然毫无意义,在他看来,“树木没有教过任何人生活。”?1?[3]单中惠 杜成宪 .中外教育简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49页. 1?“如果我们眼睛看着事物或是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心灵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 ?1?[3]单中惠 杜成宪 .中外教育简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49页. ?2? 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出版社,1957.第175页. 因此,苏格拉底在讲学和辩论时不是直接向学生或他人灌输知识,而是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式去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他说他母亲年老力衰已经不能再生孩子了,但她能运用助产术帮助分娩的女人生孩,因此他主张哲学家和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要帮助人们把自己心灵中存在的知识产生出来,他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乃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4] [9]王天一 夏之莲 朱美玉 .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第41,41—42页[5] [7] [日]加藤正夫.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第34页.[6]瞿葆奎 等.曹孚教育论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524页.他把哲学家和教师引导人们把自己心灵中存在的知识引导出来的方法“称为 [4] [9]王天一 夏之莲 朱美玉 .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第41,41—42页 [5] [7] [日]加藤正夫.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第34页. [6]瞿葆奎 等.曹孚教育论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524页. [8] 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第34页. 根据柏拉图等人的论述,可把苏格拉底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格拉底通过以讽刺为武器的手法,在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他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方式使学生陷入到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以致陷入到“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的罗格斯窘态 ”[10]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第42页.。也就是说,苏格拉底首先创设矛盾情景,从学生最常见的事物、事件中 [10]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第42页. 第二阶段,苏格拉底在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并不授予他们现成的知识,只是通过发问,刺激、诱导和控制他们的思考。 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在《苏格拉底回忆录》中曾详细地描述了苏格拉底与雅典的青年欧迪德谟有关“正义”与“非正义”的教学对话。苏格拉底向该学生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该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说明自己对正义的理解。苏格拉底用反诘的方法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中,承认自己原先想法的荒谬性。苏格拉底又引导该学生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探究,一步一步地问下去,最后学生自己得出了在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正义”概念。[12] [13] [12] [13] 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1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3,52页. 二、对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评价 苏格拉底在广泛吸收智者派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他的“精神产婆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创立了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经过他的弟子柏拉图等人长期不懈的宣传而广泛传播开,后来被西方学者称为“发现方法(Heuristiche Method)或发现性对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