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文言文归纳及学习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篇 一.文言文学习的准备上课前把一些字词标注上现代文意思,千万别资料上的翻译抄上 1. 去,翻译自己口头做,有利于自己组织语言能力及对古文的理解兴趣很重要,你千万别把古文当自己弱项,这样虽会警钟长鸣,2.但会消磨自己的信心,不利于学习,你打心眼认为自己会学好, 但有方法和信心,一定能学好。(这是心理攻略)尽管几次考不好, 3.早读课大声朗读古文,多读这感觉就出来了,我就是最好例子而且没这会产生厌烦情绪,4.这必要练习是需要的,千万别做多,用,你高考又碰不上原题。考前做么一两篇,一定自己做,查词典、资料,做破脑子,也要把翻译作出来,理解类的,较难就参照答案,但自己一定要选一个最佳答案,别怕错,想象自己在考 (这是为考试加经验。这是做题高招)试,必须选一个。若选对了,5.买一本好一点点文言文资料,便于翻阅,不要求厚,只要求你可以随身携带,多看看,里面有字词总结,古文知识 关于文言文翻译的一些重要心得,答题技巧: A.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应该注意 (1)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快速浏览全文,确定人物身份,主要事件以及结局,尤其注意君主、上司、同僚对中心人物的态度,人物的遭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弄清作者的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观点态度。 (2)善于借助,揣摩文意 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题目,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是要利用好实词解释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第三是借助知识背景,包括语文课上学过的,也包括其它课上(如历史课)学到的知识。 (3)重读文章,准确把握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我们的学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 B. 答题策略:题型不同,区别对待。 高考试卷,不仅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实词释义类题目,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解释正确的,反之则为解释错误的。有的实词词义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2)、对虚词用法类题目,首先可以利用每组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来衡量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具体做法是代入。其次看虚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前后内容。还可借助语法知识分析。 、对句式类题目,要充分考虑文章内容因素的作用,尤其要关注(3). 原文中该句前后的句子。注意借助标志词。 、对信息筛选类题目,基本思路是: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4)最好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 是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作者观点态度“(5)、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题,注意区分、与世人的见解、与读者的见解之间的区分。要尊重””与“所述事件有时作者的谨防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文,实事求是,准确的才能全面、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 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 对文言文翻译题,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给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翻(6)译。句中的重要动词、形容词,活用,特殊句式常常是给分点,务必 高度关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性的知识 A. 文言文常见的词性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