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NGO 与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坊
一.背景介绍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 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
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 社队
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 注重通过整
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多数 NGO 在农村社区开展项目时常会遇到“如何在项目结束后实现原社区的持续发
展”的困扰。尽管在项目期内,一般 NGO 都会选择通过社区村民为主体的项目小组来参与
项目的设计、管理、实施、评估等各环节,但经验事实依然是“项目结束社区回归原状态”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考量各相关因素, 主要是因为原社区村民的参与度有限, 从
数量上看,一般的项目小组都是依托少数精英村民来参与——很多时候就是依托村两委,
其好处是在开展项目时相对容易, 不足是很多村两委并不具有对多数村民的威信, 项目结束,
原社区的村民组织状况并没有改变。 从参与程度看, 参与项目小组里的村民更多的是被 NGO
所带来的资源吸引,对通过项目来实现社区改变的认知和信心不大。
更大的社会背景是, 在三农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期望通过依靠社区原有精英来实现
改变或良绅治理可能性有限。 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激发社区的内部变化, 以促成原社区村民组
织化程度的提高, 实现社区内部结构的改善, 从而因为村民及其之间社会、 经济关系的改变
而使社区发生根本的变化,才有可能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外部项目对于农村社区来说,
其作用在于激发活力、培养骨干、促成组织化提高。
以 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标志,政府对于村民通过组
织合作社等方式来提高组织化, 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 传承文化、 实现社区综合发展的
支持力量在逐渐加强。
.
.
在此情形之下, 不少 NGO 都在探索通过社区实施项目来提升社区组织化, 改善市场冲
击造成的农村日益分散化、 农民日益原子化、 农业日益工业化趋势, 改善传统乡土文化日益
衰败的趋势,从而促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区。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及其各类下属分支机构, 自 2000 年以来倡导新乡村建设运
动。新乡村建设以“人民生计为本、互助合作为纲、多元文化为根”为基本原则,追求“合
作农民、环保农村、生态农业、城乡互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农民组织化、生态农业、
志愿者培养、社区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期工作坊, 希望从 NGO 参与农村社区工作和农村社区组织化角度开展交流研讨和学
习活动,同时希望通过经验分享和学习讨论初步建立基于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互助网络。
二.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
三.承办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LRRC )
四.对象
1. NGO 农村社区工作人员;
2. 政府涉农社区工作人员;
3. 大学生村官;
4. 关注、研究、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各界人士。
.
.
五.目标
1. 建立更适合的 NGO 农村社区工作角色定位;
2. 交流并提升农村社区工作方法及能力;
3. 进一步认识农民组织化并提升农民组织化能力;
4. 初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