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申论真题和答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 海 无 涯 资料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经典论述和 故事,《论语。颜渊》中,子贡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 “足食” 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民信之矣”,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子贡又问, 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司马迁《史记》中的《商君列传》讲了一个商鞅 “立木为信”的故事。战国 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 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 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 易举的事情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 到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 了他五十两。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接下来的商鞅变法很 快在秦国推广开了。在此后的几年中,秦国在商鞅变法中日渐强大。公元前221 年,秦国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而同样在商鞅 “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 年以前,却发生过一场 “烽 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幽王下令在都城 附近20 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 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将士们匆匆赶到,褒 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诸侯们弄明白这 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愤然离去。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 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杀而身死国亡,褒姒也 被俘虏。 资料2 儒家把 “信”作为仁、义、礼、智、信 “无常”之一,地位十分重要。《论 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论语 ·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为 政》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广为相传,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你别哭, 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烧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不随母亲去, 曾子的妻子赶集回来,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准备杀猪,她赶紧制止曾子说: “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你怎么当真了?”曾子严肃地对 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今天你要是欺骗 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长大后他会成为怎样的人?以后你再讲什 么话,孩子就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就不会再相信你了。”曾妻听了丈夫的一 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于是协助曾子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 香喷喷的猪肉,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儿子刚睡下又突 1 学 海 无 涯 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书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 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筒,说好是今天还的,再晚也得还人家。 资料3 公元1069 年,北宋全面展开了以王安石主导的变法。其中一项 “青苗法”, 旨在打击高利贷资本,阻止土地兼并。北宋时一到春天,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 未收割,地里只有春苗,农民往往向富户借高利贷,等青苗成熟收割后再还本付 息,假如自然灾害发生,收成不好,农民只能拿土地还债,宋朝严重的土地兼并 多由此产生。为帮助农民,“青苗法”要求官吏在春天向农民发放低息贷款,既 帮助农户免除高利贷之苦,抑制土地兼并蔓延,同时也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一 举两得。“青苗法”刚开始执行时,为鼓励 “青苗法”推广,各级官吏层层设定 贷款额度目标。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少数官吏为了多发放贷款给农民,以显示 “政绩”获得绩效奖励,不管农民是否有需求,背着中央强迫农户一律接受官府 贷款。而中央政府又无法掌握地方官吏如何执行 “青苗法”的信息。逐渐,其他 官吏担心吃亏,越来越多的官员效仿,于是大量不需要资金的农户被迫向官府贷 款,当遇到自然灾害后就只能再向民间借高利贷来还官府贷款。“青苗法”的举 措出发点很好,但在实践中忽视了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导致执行者对上歪曲改革 政策

文档评论(0)

moxideshij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