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 海 无 涯
河洛文明展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古时人们将山南
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正是恰好处于洛水之北、邙山以南而
得名。
从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前沿的中轴坐标线上,就向我们展示了曾经
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它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时间
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
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之美誉。
我们面前看到的这一幅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上,沿洛河东西
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偃师商城遗址、夏都二里头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它们的分布范
围如此之密集,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在史学界有“五都荟洛”
之称。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这样由衷的称赞过“若问古今兴废
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
现在让我们走进展厅来感受厚重的洛阳历史文化!我们首先看到
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是1959
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它长2.4米,保存得十分完整。属于生活
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在它的旁边还有一截多
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
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
1
学 海 无 涯
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我们在洛阳北窑旧石器遗址发现了距
今30万年前的砍砸器、刮削器等,证实了早在十万年前,洛阳的先
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大家从这些砍砸器、刮削器中可以看
到这些工具很路边的石头没有太大的区别,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的特
点就是通过简单的砍砸用于平时的劳动,劳动工具的加工相对简单。
在这边我们可以看到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是1994年
在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
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
裴李岗文化属于新石器早期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
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
表性器具,它们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1921年
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距今5000-7000年,仰韶文化是原
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
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
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
伊川缸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展柜里摆放的几个大约半米高的
筒形的缸,它们大多圆唇外卷,大口深腹,底部则是平的,缸体上绘
有不同样式的花纹,看上去像制作粗糙的工艺品。可别小看这些不大
起眼的缸,它在文物界可是大名鼎鼎,有着自己专有的名字——伊川
缸。缸的底部有一个小指粗的小洞,是瓮棺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
2
学 海 无 涯
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
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
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
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
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
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天保存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火种器这件陶器貌不惊人,但意义重大。它高11.8厘米,为手
工制作,属厚胎夹砂红陶器;形状为亚腰筒状,小口圆唇,口径4.5
厘米,斜肩,束腰;底径9厘米,底不平;腹中部偏上处有2个对称
圆孔,底部中心有1个圆孔,3个圆孔的孔径均为2厘米;外表装饰竖
绳纹。该器物的制作与使用年代应为距今5600年前。其口部较小,
便于放置火种后聚火、排烟;腹部有对称双孔,便于器内充入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pdf VIP
- 现代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 (10)字母教学.pptx VIP
- 1.2.3多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表格式)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生物化学》考研查锡良版2025年配套名校考研真题库.pdf VIP
- 110KV升压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docx VIP
- 2025年山东省公安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模拟试卷.docx VIP
- 2025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事业编医生岗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ADA血糖管理指南解读.pptx VIP
- 音乐鉴赏:音乐基础知识PPT教学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