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漢語 文選:詩經選16級漢語言一、二班16級漢語國際教育先民的歌詠--《詩經》被譽為中國古代北方文學的代表,南方文學的代表則是《楚辭》成書的結構由〈國風(十五國風) 〉、 〈大雅〉、 〈小雅〉、 〈頌〉四種不同應用場合及內容性質的詩歌類別所組成。《詩經》現存305篇(此外有篇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風》出自各地的民歌,也就是土風、風謠。共計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共計105篇。 《大雅》共計共31篇。《小雅》共有74篇。《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共計40篇。《詩經》概論詩歌保留了當時先民的歷史、思想、文化、情感,而它高度的文學價值,是歷來傳頌不衰的主要原因。《詩經》中的作品反映了殷周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愛情、婚姻、農事、勞役、征戍、貴族宴饗、祭祖頌歌等。《詩經》概論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墉》、《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國風: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風19篇、鄘(yōng)風10篇、衛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0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檜即“鄶”kuài)、曹風4篇、豳(bīn)風7篇。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司馬遷:“《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至老,朔且死時,諫曰:「《詩》云『營營青蠅,止于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帝曰:「今顧東方朔多善言?」怪之。居無幾何,朔果病死。傳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之謂也。《史記?滑稽列傳》《詩經》確實的作者不詳,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到民間採集歌謠,回宮後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詩經》主要應是百姓的集體創作。根據記載也有一部份是周代的貴族所作,如《尚書》記載,《豳風·鴟鴞》為周公旦所作。關於《詩經》歷來重要的註釋,漢朝初,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今天只剩外傳10卷。今本的《詩經》,是毛公所傳的毛詩。毛公為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其中牽涉到漢代的學官問題,魯、齊、韓三家為今文學家,在漢代立為官學;毛詩以古文抄寫,屬於古文經學。毛詩因未被立為官學,只能在漢族民間傳授,但通過民間講學逐漸佔據了上風,使得三家從西晉到宋先後失傳。東漢時毛詩受到重視,開始允許在朝廷公開傳授,東漢末年兼通今古經學的經學家鄭玄,集合今古文經學作《毛詩傳箋》,主要為毛氏《詩故訓傳》作注。到了唐代孔穎達作疏,成為了《毛詩正義》,就成為今天詩經的通行版本。(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詩大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重要參考書目《毛詩故訓傳》:簡稱《毛傳》,30卷。《毛詩正義》:簡稱《孔疏》,共40卷。唐貞觀十六年 (642),孔穎達、王德昭、齊威等奉唐太宗詔命所作《五經正義》之一,為當時由政府頒佈的官書。通行版本有清人阮元刻印的《十三經注疏》本。《詩集傳》,簡稱《集傳》,共二十卷,南宋朱熹撰。朱熹將《詩經》作為理學的教材,認為讀《詩》應該“章句以綱之,訓詁以紀之,諷詠以昌之,涵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