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原理P2第一二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rt 2 粉末烧结 Powder Sintering;定义给出的主要信息 1 粉末 松装烧结 loose packing sintering 过滤材料:不锈钢,青铜,黄铜,钛等 催化材料(铁,镍,铂等) 2 低于主要组分熔点的温度 1)烧结温度低于所有组分的熔点 固相烧结 2)烧结温度低于主要组分的熔点但高于次要组分的熔点 液相烧结 WC-Co合金, W-Ni-Fe、 W-Cu-Ni重合金;;分类 1)加压烧结 施加外压 applied pressure or pressure-assisted sintering (1)热压 hot pressing HP (2)热等静压 HIP 2)无压烧结 不施加外压力 pressureless sintering 固相烧结 液相烧结; (1)固相烧结 solid phase sintering ①单元系固相烧结single phase sintering 单相烧结—单相粉末的固相烧结过程 单相:纯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粉末 ②多元系固相烧结 multi-component solid phase sintering 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元的粉末烧结过程 包括反应烧结(reaction sintering)等 ;无限固溶系:Cu-Ni、Cu-Au、Ag-Au等 有限固溶系:Fe-C、Fe-Ni、Fe-Cu、W-Ni等 互不固溶系: 组元间既不溶解,也不形成化合物 假合金 Ag-W、Cu-W、Cu-C等 (2)液相烧结 liquid phase sintering 在烧结过程中存在液相的烧结过程 有液相出现的多元系烧结过程;烧结操作的重要性 1 粉末冶金工艺两个基本加工步骤之一 磁粉芯,粘结磁性材料,W/Cu粉末药型罩例外 2 决定了P/M制品的性能 工艺决定结构 结构决定性能 3 烧结废品很难补救 如铁基部件的脱渗碳和严重的烧结变形,硬质合金烧结废品 4 加热处理 过程能耗大→降低烧结温度具重大意义 降低能耗和提高烧结炉寿命 5 纳米块体材料的获得依赖烧结过程的控制;§2 烧结理论的研究范畴和目的;;2)烧结动力学(烧结机理) 物质迁移方式、迁移速度 (1)解决How的问题 烧结如何进行的?速率怎样? 寻找控制烧结体显微结构的方法 如加快烧结速度(致密化)与抑制晶粒长大 (2)如何调控烧结致密化与晶粒长大的驱动力? 确保充分致密化而控制晶粒长大;3 研究方法 1)烧结几何学 双球模型,球-平板模型 获得烧结过程中可测的几何参数 2)烧结物理学 原子迁移机构,扩散机构 3)烧结化学 组元间的反应(溶解、形成化合物)及组元与气氛间的反应 4)计??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 借助于建立物理、几何或化学模型,对烧结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蒙特-卡洛模拟等;§3 烧结技术的发展;第二章 烧结热力学基础;1 粘结面的形成;;;为什么能形成粘结面?; r=3nm,接触压力为817MPa r=6nm,接触压力为408MPa r小于1.5nm,为排斥力 4)附加应力(存在液相时) ;2 烧结颈的形成与长大 formation of sintering neck and neck growth;; 原子的扩散,颗粒间的距离缩短 Why? 烧结颈间形成了微孔隙 微孔隙长大 聚合导致烧结颈间的孔隙结构坍塌 银粉的烧结提供了相关证据 ;3 闭孔隙的形成和球化 formation of isolated pores and pore spheriodization;;§2 烧结热力学-烧结驱动力;;;;;§3 烧结驱动力计算 Driving force for sintering;1 作用在烧结颈上的拉应力;;;;;2 烧结扩散驱动力(driving force for atom diffusion)空位浓度梯度;;;;3 蒸发-凝聚气相迁移动力—蒸汽压差 driving force for mass transportation by evaporation-condensation;;4 烧结收缩应力(补)-宏观烧结应力;;;;第三章 烧结动力学-烧结机构/机理 Sintering mechanisms;2 烧结机构的分类;;;1)建立简单的几何模型,如烧结球模型 2)选定表征烧结过程的可测的几何参数 烧结颈尺寸,中心距 3)假定某一物质迁移方式,建立物质流的微分方程 4)根据具体边界条件求解微分方程→解析式(可测参数与时间关系) 5)模拟烧结实验,由实验数据验证所得涵数关系→确定具体烧结体系所对应的烧结机构;双球体几何模型 1 相切模型 两球中心距不变 两球相切 几何关系: (a+ρ)2=(x+ρ)2+a2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