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主观的诗与客观的诗——中西文学比较.pptVIP

第十一章 主观的诗与客观的诗——中西文学比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不仅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截然异趣的风格特色,而且在其成长历程中还呈现出双向悖逆的不同发展趋势。 传统中国文学以抒情表现为中心,重视诗人的主观情意的表达。西方古典的文学传统则更加关注反映客观现实,借以引导读者认识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生活中的真善美。 神话 4) 中国神话尽管神多,但关于神祗的记载是非常简单的,都是零星的、片段式的有关事件的概述。作为故事主角神,没有明显的个性,没有复杂的心理活动,事件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的刻画受到故事发展的限制。 中国原生态神话并不算少,但记载大都比较简单、概括、零散、枯燥,很难看到那种刻画入微、曲折生动的故事。 较之中国神话,希腊神话的主要表现有: 1)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多。 希腊神话中常有血亲争斗、骨肉仇杀情节,如美狄亚为报复负心的丈夫伊阿宋,先设计杀死其新妇,又杀死自己和他生养的两个孩子。这类血腥故事少数是原始社会野蛮习俗的回声,大多都反射出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形成后的社会现实。 2)神灵大多是自然神兼社会神或比较纯粹的社会神。前者如兼司农业、战争、旅行、医药的太阳神阿波罗,后者往往是某种人类观念的化身,如青春女神赫柏、报复女神涅墨西斯。 3)神话的内容相对集中,风格较为统一,有完整的谱系。希腊神话是环绕着一个中心——奥林匹斯诸神层层展开。 4)希腊的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完整、有起有落的故事框架。形象丰满,故事完整,细节丰富,描写生动,诸神或英雄是神话文学的中心,突出了他们的个性和经历,而故事作为背景是围绕着诸神和英雄人物设计并展开的。 这种故事结构与神话完整的神系相适应,显示了希腊神话鲜明地审美特征以及神话走向小说的较高起点。 美之理想 在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以其形体的健美和智慧的卓越而成为希腊人的生活理想。 希腊神话的理想化特点在于它的感性化,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希腊的性格是‘美’的个性”。 这种感性化的特点使得希腊神话魅力长存,成为激发西方人的浪漫情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其叙述结构、情节模式和形象塑造的方法还为西方叙事文学的繁荣和史诗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在抒情诗传统之上的中国诗学,一开始就把言志缘情作为理论基础。 《毛诗序》第一次从理论上把“志”与“情”联系到一起,认为古代的诗、歌、舞三位一体,都来源于人的情感的抒发。从此抒情作为诗歌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得到了理论界的承认。 中国作家塑造的文学形象中更富于个性魅力的也许是贾宝玉、阿Q一类,他们似乎更类似于现代艺术中的反英雄——具有反正统色彩的非英雄化的主人公。 贾宝玉作为一个独具个性的形象以其乖戾的行为和率真的性情向正统的追求仕途经济的人生价值提出了挑战。 阿Q则是以符号化的夸张手法对中国文化所积淀的国民性痼疾进行了寓言式的表现,成为透视国民文化心理的典型写照。 2)不同的悲剧冲突 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服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在《俄狄浦斯王》中,异己力量表现为英雄意志所遭遇的不可知的命运;在《哈姆雷特》中,异己力量是主人公性格中的弱点(软弱和犹豫)。 与西方悲剧不同,中国古典悲剧主要描写主人公凄惨的遭遇,而不是剧烈的冲突。不仅如此,中国戏曲的悲剧冲突还往往带有伦理评判性质。作家总是以奸害忠,邪压正,恶毁善的故事呼吁人们制服奸、邪、恶,伸张忠、正、善。在惨烈的悲剧性气氛中,声讨奸恶、颂扬忠良的道德批判主题得以表达。 3)不同的悲剧结局 西方悲剧的结局是英雄用生命去斗争,是冲突的白热化。 别林斯基:英雄在结局必须死去,“如果没有这个牺牲或死亡,他就不成其为英雄,便不能以自己个人为代价实现永恒的本体力量,实现世界的不可逾越的生存法则。” 与西方悲剧相反,中国苦戏往往以喜剧的形式结尾,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是冲突的和解。这种令人高兴地结局一般不是主人公自己争取到的,而是借助一种外在力量实现的。如《窦娥冤》的结局,窦娥的复仇是她的鬼魂借助做了官的父亲来进行的。 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根源在于西方文明“崇尚自由和个性,富于冒险和开拓,将球力量和技术;具有批判精神、怀疑态度和否定勇气”的传统。西方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他们的怀疑与判断的能力。 人类一直处于摆脱悲剧命运却又遭受新的悲剧命运的循环怪圈中。社会无论如何发展,在人类的终极性命运上,问题似乎永远没有得到解决。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就是来自于这种对人类不同的时代的悲剧性处境的反映和沉思。 西方现代主义悲剧将古典悲剧意识中的暴露生存悲剧性,演变为暴露人生存的荒诞性,但其依旧体现出由古希腊悲剧意识流传而来的对人生的忧患。 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尤其是出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如窦娥。观众从她们的遭遇中所获得的悲剧美感,不是由于其地位的高贵和命运惨痛的比照,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