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4)一开拓中西文化交流的空间——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在美国的接受研究①
一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4)一
开拓中西文化交流的空间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在美国的接受研究①
张睿睿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才能策略有效地将中国文化“送出去”?把 何种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以何种方式让西方人能理解认同,又准确传达出东方文化的 精髓呢?在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无疑,文学向度的努力承担了相当的分量。在让世界 正确了解中国的进程中,林语堂无愧为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使者②。学者温儒敏就曾讲过 “传播中国文化,不妨学学林语堂”@。呼应近百年来中西交往“拿来”与“送去”的大 讨论,林语堂引介中国文化进入美国的艰难历史动作,可以算为中国文学史上双语作家 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突出成就。
然而他用英文写作并在美国引起热销的《生活的艺术》,究竟在美国到底获得了多
大的成功,西方视域中的林语堂是怎样的一个接受情况,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就此梳理, 而缺乏清晰的评判。今天中国的对外文化交往及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像林语堂 这样既通中西文化、又善双语写作的作家。本文将深入研究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 的传播与接受,以期为当今中国对外文化宣传提供启发借鉴。
一、当代美国读者的接受调查
长期以来,美国读者对遥远的中国之认识都来源于阅读。赛珍珠的《大地》使西方 对中国人的认识增加了许多,她后来又撰写了她父母在中国生活的传记,也把中国人写 活了。但她毕竟是外国人,不可避免地与中国文化有深层的距离和隔膜。直到林语堂的
《吾国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出版,西方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对“今古中国加以深入分
①该文系成都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留美体验与现代文化选择”(项目编号
2010xJR22)的阶段性成果。
②张喜华:《中西跨交流交流理想之境》,《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春之卷。
③温儒敏:《传播中国文化不妨学学林语堂》,《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期,2012年10月10
日。
万方数据
一开拓中西文化交流的空间一 245
一开拓中西文化交流的空间一 245 析和论述”①的书。但是,当代美国读者对林语堂最为畅销的《生活的艺术》到底作何 评价?笔者利用出国访学的机会,对美国特定读者群体阅读《生活的艺术》,做了一些 问卷调查。
(一)读者交流实录 时间:2012年2月23日7:00pm一9:00pm 地点:新英格兰地区温特华斯湖畔琳娜女士家庭别墅沙龙 访谈沙龙参与者:笔者与当地温特华斯湖畔读书会成员12人(该读书会成员为美
国稳定的中产,均为60岁左右刚退休的女士)
读书内容:由读书会成员与访谈笔者共同商量决定,选取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 术》中第9—11章为阅读内容,在提前的一月内每位成员在家完成了阅读,2月23日 当天为读书交流阅读会。
交流之前,访问记录人设计了简单的英文问卷,以提示沙龙活动的讨论主题。中文 译文如下:
1.在你心目中对于中国的印象是怎样的?
2.你所认为的中国式生活方式和旅行方式是什么样的?
3.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描写的中国人和你想象期待中的有什么不同?
关于《生活的艺术》第九章享受生活
1.你可以理解接受书中慢节奏、彻底放松、享受的生活方式吗?
2.在这一章中,你最感兴趣或者觉得最特别的句子是哪一句?
3.这些特别的句子,你怎样看?它们启发了你对中国什么样的想象?
4.你喜欢或者仰慕这章细节所描绘的中国古典精雅的生活吗?它们像欧洲贵族
的生活或者马可波罗描绘的古代东方的上层生活吗?
5.你认可这些对中国人的描绘,还是觉得它们是林语堂美化的中国?
6.你觉得真实的中国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关于《生活的艺术》第十一章享受旅行
1.你能理解这章道家没有目的和欲望,但恰恰能从生活中得到所有东西的自由 生活方式吗?
2.在你的生活,你想过尝试一下这种生活方式,或者偶然向往这种方式过吗?
3.如果以这种方式外出旅游,你会感到自在和彻底的自由吗?你会喜欢它或者
支持这种想法吗?
4.通过阅读这一章旅行的自由理念,你改变了原有对中国或者中国人形象的认
识吗?现在你觉得中国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①林太乙:《林语堂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第133页。
万方数据
246 一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4)一
246 一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4)一
(二)交流记录整理解读
1.整体上,接受问卷的美国读者很好地回应了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设置的慢 速节奏策略和中国文化从道家的解读。
接受问卷的美国读者认为,林语堂成功的很大原因不是政治的,而是个人化的、简 单的讲述风格。对比他们较为忙碌的美式生活,林语堂写到的“生活的快乐”中与朋友 的夜谈,让他们倍感惬意。他们人人都知道赛珍珠,并且在高中课本中就读到过《大 地》,熟悉她描写的真实而细腻的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