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清晰).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在不断发展的结构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具体体现 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的更新和完善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编程在结构工程中 的大量应用,在极大地减轻设计人员设计工作强度的同时,也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 觉,以为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按现行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和建筑师给出的一个空间 方案,依靠结构设计程序就可完成。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去精心设计,还会 阻碍他们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建筑科技的进步。 我国建筑结构计算理论和结构设计工作,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计算、破损阶段计 算、极限状态计算,直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计算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现行的《建 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使 建筑结构设计更加符合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等目标。事实上,建筑是一个空间结 构,各种构件以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中每个构件并非是脱离总结构体系的单个 构件,而是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 的局限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许多假定和简化。作为结构设计工师,不应盲目地照 搬照抄设计规范,而应该把规范作为指南与参考,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 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个结构体系中各个构件及结构体系中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 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理念应用到结构设计中去。 所谓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数据分析或在结构 设计规范中难以明确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 破坏机理、震害、试验和工程实践数据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 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局和细部抗震构造的具体要求。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 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而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分析和比选,所得到的结构方案往 往概念清晰、定性准确,可避免在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同时,它也是判断 计算机内力分析后输出的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在工程结构设计时,有的结构工程师用 多层、高层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地布置一些抗震墙,既不 能满足楼层间合理的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发生地震时的受力状态。其症结 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未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此外,结构计算软件选择或使用不当 而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美国某些知名学者和专家曾告诫工程界人士:“误用计算机 软件造成结构破坏而引发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要避免这种灾难发生,概念设计 无疑是个最好的选择。 运用概念设计理念,也使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展。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研究和结构 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整体抗力以致令结构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来越高、配筋 量越来越大,因而造价也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在作结构设计时往往只注意不要超过最大配 筋率,结果造成肥梁、胖柱、深基础的建筑处处可见。就拿抗震设计来说吧,结构设计时一 般根据初步确定的尺寸、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 后再算最大弯矩和配筋。然而,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就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 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一来,为抵御地震力而多配置的钢筋,在增加结构 刚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地震作用效应。那么,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 呢?在抗震 设计中,许多国家都在做隔震消能研究。隔震消能的一般做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置柔 性隔震层,或者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安装一个“反摆”, 地震发生时,“反摆”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质点的位移方向相反,相当于对建筑物的振 动形成“阻尼”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物顶部质点的地震(水平)加速度,减小了建筑物 顶部的位移,达到了降低地震作用效应的效果。合理的隔震消能设计和措施可降低地震作用 效应达40~60%,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物内部设备和家具的安全度。据相关报导明,在世界 各国正广泛、深入地开展这项研究与应用。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度,隔震消能研究成果已 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果。我国由于受经济、技术和思想观 念等因素的制约,在建设工程上还未被广泛地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概念设计理念已被越 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 受并付诸实施,必将在未来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在我们建筑类高等院 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往往还是只重视单个结构构件和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iv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