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训练】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知识点的知识】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容量瓶:
1)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以把某种
物质分为若干等份.通常有 25 ,50 , 100,250, 500, 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 100 和
250mL 的容量瓶.
2 )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
2 °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
3 )具体操作:
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 塞紧瓶塞, 使其倒立 2min ,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 看有无水珠渗出. 如
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 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必须
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
2 、溶液配制:
1)实验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 ,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 )实验原理: c=n/V
3 )实验步骤:
(1)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2 )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
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 5.85 g 固体 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 5.25 mL 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
的精确程度为 0.1 .建议使用电子天平.
(3)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
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
(4 )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
产生误差.
(6)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1 cm~ 2 cm 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
(7)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
(8)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命题方向】本考点重点考察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需要重点掌握.
【解题思路点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 500mL容量瓶配制 450mL 0.1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1.8g .分
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 50mL、 100mL、250mL、
500mL、 1000mL),用 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 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
体的质量应以 500mL 溶液计算, 要称取 2.0g 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500mL溶液,再取出 450mL 溶液即可.
2 、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 500mL0.1moL/L 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 8.0g .分析:偏小.胆矾为 CuSO4?5H2O,而硫
酸铜溶液的溶质是 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 12.5g ,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
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 、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
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 、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
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 31.0 g 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 40.0 g 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
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 、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