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教学提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李敬業傳天下檄文 聂聪聪 2014020018 參考書籍 《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主編,中華書局,1959年版 《駱臨海集箋注》,唐·駱賓王著,清·陳熙晉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 《历代檄文名篇选译》,祖金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后,为“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旧唐书》《唐才子传》有记载,有《骆临海集》传世。 檄文:在广义上讲是指古代官府在木简上写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在《说文解字》中,是指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以号召,若有急则插鸡羽而遗之,故谓之羽檄,言如飞之急也。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篇详细的介绍了檄这种文体。原文为“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祭公谋父提出的古代有威严地谴责敌人的训令,有诰诫对方的文告。刘勰指出这是檄文的源头。并且说明《齐桓公伐楚》已经是今天意义上的檄文。接着指出“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jiǎo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指出从战国开始称为檄,“檄”的意思是明白,把问题宣扬揭示出来,使之明明白白。并且举了张仪这篇《为文檄告楚相》文章。 明代吴讷《文章辩体》中写道“檄,军书也。春秋时,祭公谋父称文告之辞,既檄之本始。至战国张仪檄告楚相,其名始著。”清代的王兆芳《文体通释》“檄,军事所征召而激动者也。主于扬激军情,词意急切。” 吴讷基本上是对刘勰对檄的由来做出了概括,而王兆芳指出了这种文体的艺术特色。 刘勰并指出檄文的三个作用,一是奋其武威,使敌人闻风丧胆,长自己的威风,灭敌人的斗志;二是充分揭露敌人的罪恶,说明其恶贯满盈,死到临头;三是从精神上摧毁敌人,使敌人的万丈高城,不攻自破。 广义上的檄文常常檄移并用,但是檄文和移文还是有区别的,檄文针对敌对而出发,多用于声讨和征伐,文辞尖锐,重在扬己罪彼。移文是针对内部集团不同意见出发的,用于使对方明白原因,因而文辞比较温和,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使对方改变看法。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以说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檄文又名《为李敬业讨武曌檄》简称《讨武曌檄》。本文开篇先说了武氏出身卑微,指出她并非贤良之辈,而且秽乱宫闱,以及历数她狐媚惑主,杀姊屠兄,弑君鸠母,窥窃帝位,任用亲信这些罪状。使用这些证据为的是激起人们对武氏的不满和憎恶。体现了“扬激军情”的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看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便惊问是谁写的并且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接着显示出李敬业公侯之子的出身,标明我方的正义性,并且分析了我方的有利形势,最后晓之以礼,威之以刑,表现出必胜的信心——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全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义正词严,体现了檄文慑服对方,壮大我放声威的特色,有强烈的说服力和鼓动性,是一篇檄文的典范、 在艺术特色上,文章用骈体文写成,句式对仗,音韵铿锵,并且作者拜托了齐梁以来堆砌辞藻的通病,言之有物,气势充沛。但是因为檄文由于自身文体的特点,常常有着夸张不实的成分,如“弑君鸠母”这个事件,其原因可能是骈体文讲究对仗以及加强声势的目的。 文章写作背景: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李治驾崩,李显即位。次年,光宅元年(684),改元嗣圣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并且武则天掌握全部权力。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这就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勋贵的愤怒。光宅元年684年冬,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绩嗣孙的李敬业,已经被贬官到眉州联合长安主薄骆宾王在扬州会面。打出拥立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帝的旗帜,这篇檄文就是他们起事时所发表的,目的是为了讨伐武后。 本文以《骆临海集箋注》为底本 僞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泊乎晚節,穢亂春宮。密(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伪:非法;非正统。晋·李密《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 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最早出现在班固《汉书·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 武氏:即武则天名曌(公元624年-公元705年),为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高宗为太子的时候就与他建立了感情。太宗死后,武氏出家为尼,高宗即位,复又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