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发理论与技术概论.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工程2001级《石油工程新理论新技术讲座》 煤层气开发理论与技术概论张遂安 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3月提 纲 1、煤层气的基本概念 2、煤层气生成与储集 3、煤层气储层改造技术 4、煤层气排采工艺技术 5、排采废水处理煤层气的基本概念煤层气的基本概念煤层气 煤层气是指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与煤炭共伴生的可燃烃类气体,其主要气体组分为甲烷(CH4),是地史时期煤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产物。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命名为煤层气、煤层甲烷等,常见的英文名称有Coalbed Methane、Coal Seams Gas等,一般缩写为CBM。煤层气业内绝大多数学者普遍采用 “ 煤层气(Coalbed Methane)” 。 由于其独特的赋存状态(以吸附态为主)、非常规储层(典型的自生自储、多重孔渗的有机储层)和 特有的产出机理(排水—降压—采气),因此被称之为非常规天然气(Unconventionality Natural Gas)。煤层气的基本概念煤 型 气天然气煤 成 气煤 矿 瓦 斯煤 层 气CBMCMM油 型 气煤层气与煤成气、煤矿瓦斯关系示意图煤层气的基本概念煤矿瓦斯 在煤炭工业界,通常将涌入煤矿巷道内的煤层气称之为煤矿瓦斯(Gassy),其气体组分除煤层气组分外,还有煤矿巷道内气体的成分,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空气组分以及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采矿活动所产生的气体组分。 在煤层气概念引进初期,有些学者为便于业外人士了解煤层气,通常在煤层气一词后加注“俗称煤矿瓦斯”。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学者为区分两者之间的概念差异,将通过煤矿井下抽放(Gas Drainage in-mine)、采动区(GOB)抽放或废弃矿井(Abandoned Mines)抽排等方式获得的煤层气称之为Coal Mine Methane(缩写为CMM)。组分 (体积含量)常规天然气煤层气甲烷 (%)93.2~97.596.67~97.33乙烷 (%)1.1~1.30丙烷 (%)0.32~0.430异丁烷 (%)0.025~0.0770正丁烷 (%)0.021~0.0730异戊烷 (%)0.018~0.0290正戊烷 (%)0.009~0.01840二氧化碳 (%)0.012~0.0190.24~0.29氮 (%)0.25~0.44603.09~2.38氧 (%)0.071~0.0920相对密度0.57~0.590.5664~0.5693煤层气的基本概念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组分对比表 ?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组分对比表?煤层气生成与储集1、煤层气的生成2、煤层气的储集3、煤层气储层特征煤层气的生成① 原生生物气; ② 热成因气; ③ 次生生物气。煤层气的生成原生生物气 泥炭在细菌的分解下可生成大量的生物成因甲烷,但由于泥炭化阶段,盖层条件主要为裸露的地表水,气体很容易扩散到大气层中,因此在这一阶段所生成的甲烷等气体绝大部分无法保存。进入褐煤阶段仍然生成生物成因的甲烷,由于褐煤镜煤反射率为0.50%,也就是说已经有了盖层,并形成一定的温度(约50℃),在漫长的地史中,可生成一定数量的生物成因甲烷和少量热成因甲烷。 如我国抚顺盆地的煤现在煤级为长焰煤和气煤,由于煤层厚度平均为50m,而且顶板直接为一巨厚层油页岩层,这就有可能使在泥炭-褐煤阶段生成的甲烷部分残存在煤层中,其煤层气含量为5.55~15.23m3/t,平均9.23m3/t,比同煤级的气含量高。而推测煤层中可能保留了褐煤级期前生成的原生生物气。 又如美国的粉河盆地,煤层单层厚达67m,总厚118m,反射率 Rmax=0.3%~0.4%,煤层甲烷含量仅0.03~2.3cm3/g,然而成为美国煤层甲烷达到商业开采中最低的煤级,这说明褐煤中煤层甲烷由于煤层厚度大,也是可以被富集成工业气田的(Pratt, et, 1991)。由泥炭—褐煤主要是在细菌分解和发酵减少CO2,生成甲烷。煤层气的生成热成因气 当煤层上覆地层厚度不断地加大,温度和压力也随之增加,煤变质作用开始,即当 Rmax 0.5%时,即从进入长焰煤阶段,一直到无烟煤Ⅲ、Ⅱ号,煤层气生成量不断增加,在肥、焦煤和贫煤阶段生气量最大。 在煤化作用的进程中,煤具有自己的化学结构分子式,从褐煤—无烟煤的变化中,煤结构的芳香核苯环数量逐渐增加,纵向堆砌加厚,排列顺序化,侧链基(主要为烷基)和含氧官能团、含氮硫官能团,由于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作用下,不断分解、断裂,伴随产生烃类和非烃类气体。 热成因气又分为热降解和热裂解两个阶段。 煤层气的生成次生生物气 煤层形成之后,被抬升或隆起时,在浅部煤层中温度降低到56℃以下,在此温度内,生成甲烷的细菌能够存活。这些细菌由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细菌随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