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 苗期、分枝期田间管理 大豆小地老虎发生及防治措施技术手册.docx

大豆栽培技术 苗期、分枝期田间管理 大豆小地老虎发生及防治措施技术手册.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大豆小地老虎发生及防治措施技术手册 一、为害特点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十分广泛,除水稻等少数水生植物外,几乎对所有植物的幼苗均能取食为害,特别是玉米、棉花、豆类、芝麻、烟草及蔬菜受害严重,作物受害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 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6~23㎜,翅展42~54㎜,体灰褐色,前翅上有肾形斑、环形斑、棒型斑,各斑均环以黑边。肾形斑外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里的楔形斑,三斑相对,易于识别。老熟幼虫黑褐色,长37~47㎜,体表粗糙,密布大小不等的颗粒,腹背各节有4个毛片,前两个比后两个小。头部褐色,有不规则黑褐色网纹,臀板有深褐色纵纹。蛹红褐色,长18~24㎜,腹部末端有臀刺1对。 三、发生规律 全国各地年发生代数不等。以幼虫和蛹越冬,在黄淮流域不能越冬,越冬代成虫从南方迁入。成虫喜食酸甜发酵液,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土表的残株根茬及玉米苗上或杂草上。幼虫6龄,初孵幼虫可昼夜在心叶内取食为害,4龄后将茎叶咬成缺刻,5龄后可咬断幼茎,并将幼苗拉入土中取食。老熟幼虫则潜入地下3~5㎝深处越冬。适宜温度为18~26℃,高温不利于发生。阴凉潮湿、田间覆盖度大,杂草丛生,土壤湿度大,虫量就多,为害加重。砂壤土、黏壤上发生重,砂质土发生为害轻。 四、防治方法 除草灭虫。杂草是幼虫早期食料,是幼虫向作物迁移危害的“桥梁”。在幼虫1、2龄时中耕除草,可断绝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人工捕捉。对于受害较重的菜地,田间出现断苗时,可于清晨拨开断苗附近的表土,捕杀高龄幼虫。 药剂防治。最好掌握在2龄盛期施药,以便在3龄杀灭小地老虎。对药剂的选择应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和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小地老虎幼虫对拟除虫菊酯药剂最敏感,而对氨基甲酸酯类耐药性强。主要用药技术是: a喷施药液。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2天)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在防治适期地面喷洒(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下同);也可用2.5%敌百虫粉每667㎡喷粉1.5~2㎏。 b撒施毒土、毒沙。用50%辛硫磷乳油0.5㎏加水适量,喷拌125~175㎏细土,或用1份20%速灭菊酯乳油拌2000份细沙撒施,或用2.5%敌百虫粉,每667㎡1.5~2㎏拌细土10㎏,撒在心叶里。 c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5㎏加水3~4㎏,喷在50㎏碾碎炒香的麦麸上,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50g,拌5㎏切碎的鲜草撒施。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每隔一定距离一小堆,每667㎡15~20㎏。 d药剂灌根。在虫龄较大时用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每667㎡用药0.2㎏对水400㎏灌根,或涂于植株茎秆防治(安全间隔期5~7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