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pdf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 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I 卷 一 .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 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 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 其根本原 因是 A. 封建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 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经济发展 的根本原因。故选 A。重视发展生产和农民地位的提高是社会 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 BD。变法中推行 的重农抑商政策, 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具体措施, 有利于封 建制度的确立,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C。 2.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变法带来的变化是 A. 以礼治国取代以法治国 — B. 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度转变 C. 血缘宗法制度从此消失 D. 国家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员 【答案】B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 , 诸侯争霸 , 各国都希望富国强兵 , 顺应潮流 的以法治国得到重视,排除 A。战国时期 ,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 瓦解 , 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 , 世卿世禄的贵族制逐渐被官僚制 度代替,故选 B。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受到冲击但不是从此消失, 排除 C。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军功爵制, D 是隋唐开始 的科举制,排除。 3. “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 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 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某种程度上说明,“策 士”“贤士”推动了 A. 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自然经济的形成 C. 家国观念的形成 D. “封邦建国”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并国二十, 遂霸西戎……以殷盛, 国以富强……散 欢迎下载 - 2 - — 六国之从……蚕食诸侯, 使秦成帝业”, 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趋势, 有利于集权制度形成, 故 A 项正确; 自然经济涵盖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国家尚未统一,人民对国家 一统尚未有清晰的认同, 故 C 项错误; 根据所学, 早在三代时 期,就已有“封邦建国”的制度,故 D项错误。 4.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 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 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

文档评论(0)

fkh46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