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眼轨道设计计算实例—三段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钻井与完井工程》 井眼轨道设计计算实例—三段制 井眼轨道设计计算实例—三段制 某定向井设计全井垂深H =3461.5m ,井口坐标:X=4267193.9 , 例: T Y2 ,井底坐标:X=4268878 ,Y。若造斜点 H =300m,增斜率k=3°/30m ,试求设计方位并计算各段参数。 z 求解过程: (1)求设计方位角Φ : 北坐标增量:NT = 4268878−4267193.9 = 1684.1 东坐标增量:ET =20559214.2 -1165.2 E 设计方位角:Φ =arctan(NT) +360 =325.3° T 靶点 (2)求最大井斜角αm : A =St= N 2+E 2= 16842+(−1165.2)2=2047.9m 0 T T H = H -H =3461.5-300=3161.5m 0 T z 180 30 180 30 R = ∙ = ∙ =573.0m 0 π k 3.14 3 井眼轨道设计计算实例—三段制 H − H 2+A 2−2R A 则αm =2arctan 0 0 0 0 0 2R −A 0 0 2 2 3161.5− 3161.5 +2047.9 −2 ×573 ×2047.9 = 2arctan = 34.5° 2 ×573.0−2047.9 (3 )各井段参数计算: 直井段: L = H =300m △ 1 z △H = H =300m 1 z △S1 =0m π 3.14 造斜段: L = α �R � = 34.5 ×573.0 × = 344.9 m △ 2 m 0 180 180 △H2 = R0 �sin αm = 573.0 ×sin34.5°= 324.6 m 靶点 △S = R (1-cos α )= 573.0 × (1-cos34.5°)= 100.8 m 2 0 m 2 2 2 2 稳斜段: L = H +A −2R A = 3161.5 +2047.9 −2 ×573.0 ×2047.9 =3441.2 m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