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郁达夫.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 页码页码页 / 共NUMPAGES 总页数总页数页 徐志摩与郁达夫 【--入团申请书怎么写】   人都是有感情的,何况是诗人。当我看到郁达夫的文章,我想起了诗人徐志摩,早上和妻子聊起来关于郁达夫,妻子说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早就选入课文,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想象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宁静而令人陶醉的故都。说实话论文学素养我远不及我妻,庆幸的是文学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可以交流讨论。我对妻说,徐志摩、郁达夫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不仅文学成就上有共同点,婚姻经历上也有相似之处,今天有空我要查找资料比较下。当我打开这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我惊呆了,同是浙江人,郁达夫比徐志摩的年龄仅大40天,想不到的是两人竟然是同学,1910年同在杭州府中学堂上学,甚至人生的经历有许多神似啊。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7日),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生于同龄,死于非命,同呼吸共命运。自古江南盛出才子佳人,看来风流才子以浙江优胜。郁达夫是浙江富阳人,而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同时浙江籍同乡,两市相距130公里。翻阅两位同好的前世今生,惊喜的是生为同龄人,徐志摩应称郁达夫为兄长了。悲惨的是天妒英才同是死于非命,徐志摩1931年11月在济南上空坠机身亡化为烟尘灰烬,郁达夫却像空气般消散于他国异乡印尼,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其身世至今成迷团。徐志摩活了34年,追悼会郁达夫专程赠送挽联,三卷新诗,廿年旧友,与君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郁达夫多活15年,去世时49岁,两位天才人生苦短,短命而没有善终,不能说是天大的遗憾,留下齐身的才华,像诗一样轻灵地在天空飞扬了。两位的感情还是蛮深厚的,1931年郁达夫著文《志摩在回忆里》来纪念好朋友,15年后天堂相见亦是好友吧。   相同的留学经历,都是语言方面的大师。郁达夫于1913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徐志摩1918年赴英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美国留学。有丰富的留学经历,后来证明两人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方面均是天才。 郁达夫除会日语外,英、法、德、马来语也好的一塌糊涂,在中国文学史上能同时精通五国语言的实属罕见卓而不凡,在新加坡郁达夫身兼八家报社的主编,日语是他脑袋后面的眼睛使他能看到后方,英语是他脑袋左面的眼睛使他能看到左方,德语法语是他脑袋右面的眼睛使他能看到右方。郁达夫还有一对眼睛长在他的头顶,那就是他的古代汉语古典文学语言。徐志摩在英美留学英语成为交流工具,有北大的英文基础加上在英美的学习,英语水平无容置疑,就连日记和情书都是用英文写的,在大文豪泰戈尔来中国讲学时他和林徽因同时担任贴身翻译,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流畅的翻译给泰戈尔的演讲增色不少,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翻译倒是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在中国文坛的二三十年代活跃着一批文人,郁达夫、徐志摩同时当中的皎皎者,分别牵头成立了文学社团。郁达夫于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30年和鲁迅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是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小说则以自叙休为主。徐志摩则与胡适、陈西滢创办了新月社,参加者还有梁启超、余上沅、丁西林、林徽音、梁实秋等人。社名是徐志摩依据泰戈尔诗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 李大钊在《晨报副刊》发表《五一节杂感》。两人创作的题材广泛,但就文风而言,郁达夫以散文见长,比如《故都的秋》,徐志摩则以诗见著,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比如《再别康桥》,郁达夫多活15年较长因此在作品上比徐志摩要多些。   在感情方面两人均属风流倜傥,到处留情处处情的,不过这情滥的实在可以。两人都有几段复杂的悲欢离合,一生为情所累却不乏浪漫,郁达夫较之徐志摩在用情不专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者说沉沦的更加彻底些,以女人的得舍计量两位老兄死而无憾了。   郁达夫对于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