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新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 页码页码页 / 共NUMPAGES 总页数总页数页 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新解 【--推荐】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绝不仅仅抒发了再别康桥的依恋之情,而且还是诗人当年此地彩虹般初恋的咏叹调。   在徐志摩多年海外留学生涯中,最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康桥时期。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下面,我将从一个全新的视点来解读他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留学过,再加上“康桥”这一地理概念,所以他的这首《再别康桥》已历时地演化为“怀念剑桥生活”的内涵。此类说法不全面,见物不见人。笔者深入考察发现:这种流行说法只是捕捉了诗作中现象的花絮,而探寻诗人创作的深层动因有助于追寻贯穿全诗的抒情主干。   党秀臣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这样写道:“此时,他政治失意,婚姻不幸,生活枯窘,反映在诗中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康桥的无限眷恋。”①“政治失意”作为一个文人不会过于介意,因为他毕竟不是政客;而“婚姻不幸,生活枯窘”,却直接影响抒情个体。前段时间,我读凡尼、晓春写的《徐志摩:人和诗》一书,知道徐志摩再回康桥是为了逃避与陆小曼婚后不惬意生活,来这里回忆起当年与林徽因的缠绵初恋,诗实为此而发。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写道:“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徐志摩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即是对爱、对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这一人生理想的确立便是徐志摩‘康桥觉醒’的主要内涵。”②所以,我觉得《再别康桥》绝不仅仅抒发了再别康桥的依恋之情,而且还是诗人当年此地彩虹般初恋的咏叹调,更应该是诗人一生“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以前一贯对此诗仅仅理解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而忽略后者,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任何一首诗都有其自身审美素质的规定性,要想使鉴赏思维与创作思维同步,就必须弄清诗的特定时空背景及有关的人和事。   把作者的婚恋情况作一回顾是必要的。1915年徐志摩尊父命与张幼仪结婚。婚后三年他先到美国后又去英国留学。“五四”时期求思想解放,把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作为反封建主要内容,所以,徐志摩对旧式包办婚姻逐渐不满。为沟通与张幼仪心灵交流,徐促张赴英同居,感情反而淡漠下来,主要原因是张来伦敦不久,徐又遇才貌双全之林徽因。本来徐志摩攻读政治经济学,想做中国的“哈密而顿”,哈密而顿是美国政治家华盛顿总统的财政秘书,涉足政治、金融两界。怀着这样的志向,徐志摩孜孜以求,不久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但他有个弱点:评判事物多凭感情、凭善的道义,是情感有余而理智不足的人,不适合从政。是林徽因劝徐志摩到剑桥学文学。《徐志摩传》中写道:那天,林徽因带着欣赏和惊叹地说:“对,你应该到康桥,你就是诗人!”在林徽因的启发下,徐志摩发现了自己气质与文学相投。果然,后来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又一著名诗人。于是,林徽因在徐志摩心目中成了美神维纳斯和艺术之神缪斯。但是林徽因不愿意做第三者,只身回北京,选择了父亲早给订下的梁思成。不久,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也赶回北京,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为了避免难堪局面出现决定让儿子偕林赴美。林徽因出国后徐志摩苦闷伤感至极出入交际场,结识了北京交际名花陆小曼,算是找到了刺激与解脱,移情别恋。1926年秋徐陆结婚,婚后甜蜜生活不过一年,陆的交际花生活方式、抽烟的恶习,遂使徐又陷入无限痛苦之中。1927年林、梁结婚,林、徐以朋友相处,林在徐心目中仍为至美的象征。还要特别强调的是1931年11月19日,徐应林徽因的邀请,出席林向外国友人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乘飞机从南京赶往北京,飞机撞崖,不幸于党家山遇难,徐对林的痴恋情怀保持到生命结束。   我查了一些资料③考察徐志摩的心迹与行踪发现一个秘密:他几次独处异地欣赏“风景”均因感情纠葛的缘故,就是心情不好出去散散心。《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回到剑桥大学又离开的路上。前两次“独处”剑桥是因为他的爱被林徽因婉言拒绝。另外他还曾在佛罗伦萨逗留于自然风光,那是因与陆小曼的恋爱受挫。而这一次到剑桥则是因与陆小曼婚后不惬意,情绪坏至极点,朋友们才劝他暂时离开以摆脱恶劣心境。   重回康桥,物在人去,在这里林徽因曾拉着他的手去剧院欣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听瓦格纳、莫扎特的音乐,到福地尔书铺捧回《济慈全集》在诗籍铺的幽幽烛光中品尝诗朗诵。那康桥小径留下他们行行足迹。所以在与陆小曼感情隔阂,重回故地,必然睹物思人。当年与林徽因的缠绵初恋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也成了平复他心头之痛的最好安慰,当他再次与令他神往不已的康桥告别时,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