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试论美感作为资本世界的剩余快感(1).docxVIP

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试论美感作为资本世界的剩余快感(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 试论美感作为 资本世界的剩余快感(1) 内容提要让生活成为艺术,把人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活 动,以美学取代伦理学,以美育取代宗教,这一思想取向与社 会实践在东西方都有源远流长的传统。近代以降 ,从尼采的 “酒神精神”到福柯的“生存美学” ,从佩特“以艺术的精 神对待生活”的口号到威廉?莫里斯“让每一个工人都成为 艺术家”的社会理想,从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到朱光潜 的“人生的艺术化”,从“波西米亚人”到“波波族”,从19 世纪的“纨籍子”、“游荡者”到20世纪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我们面对了一个博德里拉称之为“审美泛化”的世界。这无 所不在的生存美学及其内在的心理动力 审美快感与 消费文化是什么关系?在当代商品社会的条件下资本以什么 样的方式介入审美活动 ?本文以美感为中心对这些问题进行 了理论探讨,并阐述了 “代理审美”的概念。 关键词美感生存美学消费文化 美感是中国1980年代“美学热”中最热门的话题 之一。它也是李泽厚美学体系的核心概念。李泽厚根据马克 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自然的人化”思想 推演出的“心理积淀说”,是当时关于美感的最有影响力的 论述。李泽厚所大力倡导并为刘再复所通俗化的“主体性” 概念,其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与我们个体的审美活动息息相关 的美感。但时至今日,随着西方消费大潮漫卷中国,在新的商 品社会的条件下,我们如何看待美感,美感是否仍然是主体 性概念的理论基石 ?美感与资本是什么关系 ?这些就是本文 将要回答的问题。 一、生活的艺术化与审美的资本化 在讨论美感之前先谈两个老话题。一个老话题是生活的 艺术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理想,生活艺术化在文人、 艺术家中间大规模流行是在 19世纪的欧洲。法国和英国的 唯美主义运动推波助澜,给了它大规模传播的机会。就英国 而言,当时著名的批评家、艺术家、文学家佩特、莫里斯、 王尔德对生活艺术化都有生动的阐述 ,其中王尔德还有过许 多惊世骇俗的实践活动,比如奇装异服,手持玉兰花或向日 葵,把家装饰得色彩缤纷并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等。但是这 些精英派文人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当时还有众多 的通俗艺术家和文人妇女也在音乐、绘画、园艺、装修、通 俗读物、生活起居等各个方面倡导并实践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1)他们的名字我们今天听起来有些陌生 ,但由于人数众多 是一个基础广泛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影响 ,对生活艺术化的 普及,比起上述几位经典作家,应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 生活艺术化的理想在 20世纪20-40年代也广泛流行于 中国。蔡兀焙、周作人、宗白华、张兑生、郭沫若、朱光潜、 江绍原、沈泽民、张闻天、汪馥泉、赵景深、吕澄、甘蛰仙、 华林、樊仲云、李石岑、杨哲明、林徽音、叶群、唐隽、周 谷城、徐仲年等人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倡导人生艺术化和生 活美学。(2)他们或是基于中国古代的佛老思想 ,或是源自 德国古典美学,或是直接取材于欧洲唯美主义,均对“生活之 艺术”作出了极为丰富多采、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表述。就 社会影响而言,堪与19世纪后半叶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媲美。 从今天学术研究的角度看,生活艺术化就是当今社会学 和文化研究所关注和重视的课题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的话学是法国理论家巴尔特、列斐弗尔 和德塞都的拿于好戏,也是当代英美学者费瑟斯通和费斯克 所推广和通俗化的研究领域。 (3)但是早在20世纪初,在齐 美尔和本雅明的著作中我们已经可以找到思想源头。把日常 生活看作是一种美学形式,在齐美尔的《社会学美学》一文 中有过出色的表述。他说,“对于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来说 , 每一个单点都散发出美的整体性。 ”(4)而本雅明的“垃圾 美学”则使我们将平凡的都市生活进行审美化观照有了理论 依据:以游荡者的眼光注视城市的街道 ,以纨籍子的话学方 式对待自己的形象,以蒙太奇的手法组合各种生活片断。所 有这些论述可以看作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雏形。 对生活艺术化最深入的理论探讨无疑是来自福柯 ,他称 之为“生存美学” 。(5)福柯晚期特别是 20世纪80年代极 为关注自我塑造与美学问题。福柯于 1982年在法兰西学院 的系列讲演“主体阐释学”在论述古代希腊思想时有大虽关 于“生活艺术”的讨论。 (6)福柯认为,“生活艺术”是自 由主体的表现形式:“让他的生活成为一种技艺的对象,让他 的生活因此成了一种十足的作品……这必然意味着使用他 的技术的人的自由和选择。”(7)在《性史》第三卷以及一 篇题为《一种生存美学》的访谈录中福柯乂发挥了 “生存美 学”这一主题。(8)不过最广为人知的段落来自福柯的著名 论文〈〈什么是启蒙?》。福柯在评论波德莱尔的“纨给风格”、 “优雅原则”和“纨籍子的美学”时指出 ,纨籍子是这样一 些人,“他将他的身体、行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