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重铸、金本位和牛顿.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货币重铸、金本位和牛顿 在贵金属充当货币的年代,货币的贬值仍然会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整个货币体系就会陷入崩溃。如果不足值的货币大量存在于流通领域,并且人们普遍按照面值来接受货币,就会出现格雷欣法则所表明的情况:劣币驱逐良币。这样,流通领域中的足值货币将会越来越少,不足值的货币会越来越多。以国家信用和统治者的权威担保的货币就会失去信用,人们会转而按照货币实际的贵金属含量(通常就是金银)来接受货币。同时,由于持有足值货币进行交换是不合算的,在劣币的驱使下,很多人会将足值货币(比如银币)熔化去换回黄金。而黄金在成为本位币之前的流通量是非常少的。如果整个社会都是如此,那么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基本上就陷入了瘫痪。这样的情况在英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货币体系的不稳定使得国家不得不频繁进行重铸货币的工作。1696年,英格兰开始了一次平常的货币重铸。但是,这次货币重铸却产生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结果——它造就了英国金本位的形成。并且,它使得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铸币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做艾萨克·牛顿(Issac Newton)。   货币重铸及其历史   在1696年货币重铸之前,英格兰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货币重铸就分别发生在1257、1279、1299、1344、1412、1464、1526、1542、1544、1545、1546、1547、1548、1549、1550、1551年。如果说亨利八世统治时期(1509-1547或者1548)频繁的货币重铸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货币大贬值的时期,但是在商业革命时期(大约13-15世纪)“有别于欧洲其他地方的是,英格兰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时铸币是稳定的,具有良好的声誉”。(约翰·F. 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年起》,李广乾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56页)即便如此,英格兰仍然不得不频繁的重铸货币。   概言之,金属货币时代造成货币体系不稳定以致于国家频繁重铸货币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金属货币在流通当中发生自然磨损。无论货币如何铸造精巧,在流通当中其自然磨损是无法避免的。这样的磨损是正常的,但由于磨损之后货币重量减少,实际流通中的货币质量就会下降。这就给投机者制造了机会,投机者可以将流通中未磨损的足值货币熔化换回黄金或者外国货币,这样一方面投机者牟取了暴利,另一方面流通中的足值货币大量减少。一个直接的恶果是通货陷入紧缩,对外贸易因而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打磨硬币牟取私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在1660年代以前,英格兰的货币都是手工生产的,同时代的人称之为“锤打而成的货币”。虽然1662年皇家造币厂为了打击这些被称为“大剪刀”(clippers)的投机者引入了机械化生产,而且硬币边缘被铸造成了锯齿状(serrated edge),但似乎这些都无济于事。因为既然无法避免自然磨损,就无法区分故意打磨和自然磨损。投机现象仍旧存在。   第三,造假从而以假充真。在英格兰和其他地方普遍存在通过镀银的方式以次充好的现象。造假,也就是制造具有貌似真是的铭记但其重量或者纯度都大为降低的假币。   第四,造币者充当了“造假者”的角色。虽然英格兰实施了严格的控制,但是很多造币厂仍然违反规定铸造不足值的硬币。造币者这种造假行为被称之为“降低硬币成色”。而且,“在16世纪的价格革命中,降低硬币成色是难以避免的”(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徐子健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第41页)。   实际上,在16世纪,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统治者均采取降低硬币成色的办法来赖帐。希克斯说,国家制度和货币制度历来密切相关。国家从铸币中直接获利(只要象征性的铸币受到欢迎,铸币的利润总是相当可观的),但更多的好处是间接的。降低成色有两种形式,最为主要的就是通过征收“铸币税”(seignorage)从民间掠夺财富,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统治者因为战争需要而获得财源的时候。具体做法就是发行更多单位的货币,但铸币用的贵金属数量却不变。这样的事在英格兰历史上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就发生过一次,当时正是法国-西班牙战争时期。1526—1546年之间亨利八世以不同幅度分若干次将金价从每金衡制磅24英镑上升至每金衡制磅30英镑,银价从每金衡制磅2英镑上升至每金衡制磅2英镑8先令。   铸币税的原始概念是指铸币厂将金银条块转变为硬币而收取的费用。它包括铸造货币的成本和政府赚取的利润两部分。对于政府是否应当征收铸币税,17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就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威廉·配第就反对征收铸币税,其理由是这将歪曲作为价值尺度的黄金的真正价值。重商主义者也反对,因为无偿提供铸币服务可以把黄金吸引到本国来。他们主张因无偿铸币所丧失的铸币税应通过提高其他商品的进口关税加以弥补。牛顿当时也支持取消铸币税,因为他认为铸币税只对国家有利。利用铸币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