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专题复习之经典《论语》15-17章练习学习版.ppt

福建高考专题复习之经典《论语》15-17章练习学习版.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2)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原则。(2分) 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处世要有是非标准,态度严肃,但不争强好胜,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不斤斤计较。(2分)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1分) (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4分) 0.0 * 五、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15·42) ⑴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待人的什么原则?(2分) “仁”是“礼”道德情感的依据和基础,“礼”是“仁”在制度和礼节上的表现形式。孔子提醒乐师注意脚下,向他介绍在座的人,这都是相师之道,是礼节;孔子帮助乐师,能做到言辞恳切,礼节周到,态度诚恳,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关系2分,结合材料2分) 忠,即尽心待人的原则 ⑵请简要分析“孔子相师”一事所反映出的“仁”和“礼”的关系。(4分) 0.0 * 六、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22) (1) 上面文字中包含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1分) 爱憎分明,憎恶那些没有仁德、行事不合礼义的人;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举人察言要有原则,不以偏概全。这些要求,充分体示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群而不党 (2)请根据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孔子对君子的这些看法,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 0.0 * 七、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 (1)根据上文写出三个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3分) (2)结合上文内容,说说“志士仁人”与“鄙夫”的区别。(3分) “志士仁人”重义轻利,把义作为行事根本,致力于对天理仁道的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而“鄙夫”行事重利轻义,看重个人私利,患得患失,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 0.0 * 八、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1)上述文字都体现了孔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填一个八字成语)的精神(1分)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重视自身德行和才干的养成,而不求闻达的精神;善于自省的精神。 (2)通过上述文字概括孔子所提倡的精神(3分) 0.0 * 九、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6·7) 孔子认为君子要警惕哪三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年少时,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要警惕贪得无厌。 0.0 * 十、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子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6·13)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9) ⑴陈亢从伯鱼的答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诗和礼的学习非常重要;对人应该一视同仁(君子对儿子不应偏爱)。 0.0 * ⑵《诗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请概述孔子对《诗经》学习的看法。(4分) 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提高修养,可以丰富知识;还应该学以致用,如处理人际关系、讽谏君王等。 陈亢问于伯鱼:“子有异闻乎?”对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