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讲解托物言志的立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托物言志的文章立意技巧的概念;
能力目标:解读《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莲花喻君子;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随着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变化,会见着不 同的花。世界被花草点缀。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爱 花原因吗?
是的,每个人对花草都是有感情的,有没有哪个同学喜欢莲花的呢?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 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 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 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 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二、 整体研读
1、同学们找一找,周敦颐是怎么描写莲花的。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3、 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一一正直,通达事理,行为 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 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 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 洁、质朴); “中通外直” 一一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不蔓不枝” 一一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 一一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清咼)。
5、 作者怎样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 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 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君子之风)
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6莲的气质风度,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写“莲的气质风度”,即是写作 者的人格。但是不直接写作者的人格,而是时时影射、处处暗合,使得文章看 起来只是在写莲而已。这种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的写作手法,学名叫作“托物言志”。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两点:掌握好物品的 主要特点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 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形成性测试
7、《爱莲说》物与志的相似点在哪呢?
明确“莲的气质风度”
【板书设计】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质朴
莲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
清高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高
、理解衬托的辞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衬托的艺术表现技巧的概念;
能力目标:解读《爱莲说》运用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侧写莲的技巧;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蕴育于正侧结合多维写作角度切入的情感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学
1、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红花绿叶图,你们能说一说这画里的红与绿相互搭配有 什么视觉效果吗?
明确:花的红是通过叶的绿陪衬、映照而凸现出来的。 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
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这种 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它是怎么样一
种言语格式、语用效果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以 《爱莲说》为范本来深入学习这种 叫
衬托修辞手法。
二、 整体研读
2、 文题是 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 菊” 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 菊”牡丹”衬托”)
明确:衬托手法。
第一次衬托,以菊花正衬,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以牡丹反衬,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衬托,融入议论之中,明确地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 弃。
3、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莲花
喻君子,表达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那么这三种花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菊花是不苟世俗,牡丹是趋炎附势,莲花是廉洁正直。
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又写了菊花和牡丹,但是我们仔细看看作 者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摹绘的是什么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