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拴系综合征学习版.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髓拴系综合征 0.0 * 患儿生后即存在腰骶部包块,质地柔软,随患儿生长包块逐渐增大,同时出现小便次数增多,双腿活动弱。 经脊髓MRI检查后结果显示:脊膜膨出,脊髓末端由增粗的纤维束带连于膨出的皮下组织。 脊膜膨出患儿--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 0.0 * 行膨出的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脊髓末端纤维束带自脊柱裂孔突出连接于背部皮下,形成脊髓栓系。 行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重建脊柱背侧结构,未发生脑脊液漏,皮肤愈合良好。 0.0 * 概念 脊髓拴系综合症(Tethered cord syndrome) 各种先天或后天性病因导致脊髓生长发育障碍而致脊髓异常或圆锥的位置低于正常脊柱节段(L1--L2)称为脊髓拴系。 由脊髓拴系产生慢性缺血缺氧及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或障碍和下肢畸形或活动障碍,统称“脊髓拴系综合征”。 0.0 * 研究历史 1921年,Clute 首次提出脊髓拴系是脊髓发育不良、神经缺陷的病因。 … 至1981年 Yamada 等总结这类病例的临床资料,提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概念 。 0.0 * 胚胎发育史 胚胎初期,脊髓与椎管基本等长,其终点止于骶管的末端,以后椎管的生长发育快于脊髓,圆锥开始向头侧移动,大约在妊娠30周时,终丝由圆锥尾部细胞团退化而成,正常终丝细弱,能允许脊髓继续缓慢上升至L2。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绝大多数认为脊髓圆锥端位于L2。 0.0 * 脊髓拴系原因 1、 先天性病因∶ 脊髓脊膜膨出,隐性脊柱裂,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皮肤窦道,脂肪瘤,上皮样囊肿,终丝增粗等。 ---主要是指由于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又称脊髓神经管缺陷、脊柱裂)所导致的脊髓拴系综合征,它是TCS最主要的病因。 0.0 * 2、 后天性病因∶ 椎管内肿瘤,脊髓脊膜膨出或椎管内病变手术后可引起。 ---后天原因所致TCS少见,见于腰骶椎管内肿瘤、脓肿、创伤或手术引起脊髓圆锥段或马尾神经粘连所致的TCS。 0.0 * 神经管缺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先天畸形, 许多种类基因的表达或突变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管缺陷有关 。 它们是:( 1 ) 发育调节基因及转录因子类基因。( 2 )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 )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 4 ) 蛋白激酶 C相关基因。( 5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 6 ) 其他基因: 细胞骨架类、细胞连接类基因等。 0.0 * 另叶酸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受阻而导致叶酸利用障碍以及体内同型半脱氨酸蓄积是引起神经管缺陷NTDs的病因之一; 可能与平面细胞极性化( P C P ) 信号转导物质的异常相关; 原因未完全明了,多因素共同所致,需进一步研究…… 0.0 * 病理类型 从影像学角度大多数分为五类,其中终丝粗大型和脂肪瘤型最为常见: 1. 终丝粗大型 2. 脂肪瘤型 3. 脂肪瘤切除术后瘢痕粘连型 4. 椎管内肿瘤致脊髓拴系 5. 混合型 0.0 * 根据术中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病理解剖改变,可将其分为6型: Ⅰ型(终丝拴系型) Ⅱ型(脊髓粘连型) Ⅲ型(脊髓脂肪瘤型) Ⅳ型(椎管囊性占位型) Ⅴ型(脊髓纵裂型) Ⅵ型(静态病变型) 0.0 * 在脊髓圆锥髓内形成脂肪瘤,脊髓末端几乎完全脂肪化,并与皮下脂肪组织连为一体,形成栓系。 终丝完全发育为脂肪瘤样组织,增粗脂肪瘤化的终丝与椎管末端粘连形成对脊髓末端的牵拉。 脊髓纵裂畸形中,脊髓两半中间有骨性或者纤维性分隔对脊髓的远端形成栓系,阻碍脊髓的上升,神经功能损害是骨性分隔压迫的脊髓组织所支配,通常是单侧肢体活动先受累。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切除脊髓中央的骨性分隔或纤维分隔,手术极易损伤神经组织,最好手术有神经电生理监测,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0.0 * 病理生理变化 1)脊髓被拴系、固定后,引起脊髓或神经的血循环障碍而发生缺血、缺氧,逐渐变性坏死或呈退性行改变。 2)脂肪瘤型的脂肪组织经缺损的椎板、硬脊膜栓系脊髓,脂肪组织浸润至脊髓,神经纤维深入脂肪瘤内,两者之间常无明确界限。 3)血流障碍导致栓系部位代谢率低,产生进行性神经损害,约20%脊髓拴系合并脑积水。 0.0 * 临床表现 1. 腰骶部包块及畸形: 出生后即能发现腰骶部正中或一侧包块,是小儿脊髓拴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也有少部份病例在脊膜表面覆盖较多的脂肪组织,腰骶部皮下组织较为丰满,局部表现不如前者明显,易被忽视。某些患儿骶部明显畸形,X线检查清楚显示骨的畸形。少数患儿在骶尾部可见皮肤内陷。 0.0 * 2. 泌尿系统症状 遗尿、尿失禁和排尿困难最多见。尿动力学测定可发现膀胱容量,压力和括约肌的功能均异常。肛门检查时可见肛括约肌显著松驰。 0.0 * 3.下肢运动障碍 主要是进行性下肢无力和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