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竹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竹叶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名称:竹叶 别名:淡竹叶(《别录》)。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原始出处:《别录》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药材基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随时采鲜者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原始形态: 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性状鉴别: 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着;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性味: 甘淡,寒。 ①《别录》:味辛平,大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履巉岩本草》:苦,甘,微寒,无毒。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平微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归经: 入心、肺、胆、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胃三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阳经。 ④《药品化义》:入心、肺、肌三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①《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②《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 ③《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 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功能主治: 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⑤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 ⑥《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 ⑧《重庆堂随笔》:内息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功能主治: 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⑨《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相关疾病症状: 安神、除烦、除烦热、除热、聪耳明目、烦渴、烦闷、烦热、烦躁、喉痹、惊悸、惊痫、咳逆、咳逆上气、清热除烦、热病烦渴、生津、生津液、失音、痰饮、头风、退虚热、吐衄、脱肛、小便短赤、小儿惊痫、消渴、消痰、止烦渴、止痉、止惊悸、止消渴、中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竹叶 应用举例: ①疗热渴:淡竹叶五升,茯苓、石膏(碎)各三两,小麦三升,栝楼二两。上五味,以水二斗煮竹叶,取八升,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温服。(《外台秘要方》竹叶汤) ②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斤,人参二两,麦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 *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